阅读文章

陈明然:非一一对应简繁字研究的概况(提纲)

[日期:2009-08-24]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陈明然 [字体: ]

《汉字书同文研究》丛书编审委员会

 报告人  陈明然

 
陈明然致闭幕词

陈明然致闭幕词

 

一、19923月,香港学者庄泽义先生在第35期《语文建设通讯》上发表《内地“两字”人才濒临断代》,指出了简繁转换中出现的“鍾馗/鐘馗”、“范蠡/範蠡”、“萬里/萬裏”、“怒气沖沖/怒氣衝衝”、“欲/慾”等错误,实际上最早提出了“非对称简繁字”问题。

(《语文建设通讯》第35期,29页)

二、19979月,当时在山东潍坊师专任教的冯寿忠先生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53期上发表《非对称繁简字对照表》,提出117组“非对称繁简字”的字表。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222页,《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念文集》178页)

三、20019月,山东潍坊师范专科学校冯寿忠、湖北黄岗师范学院汪化云、项菊等人士在沈克成主编,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上发表相关文章,对非对称繁简字的调整方法进行了探讨。

冯寿忠《繁简转换的障碍应当清除——谈对非对称繁简字的调整》,提出五项调整方法;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68页)

汪化云《非对称繁简字整理问题初探》,提出两大方法;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78页、80页)

项菊《非对称繁简字整理刍议》,提出恢复“冲、斗、发、尽、卷、划、累、蒙、宁、曲、系、纤、旋、与、折、只”等16个字的繁体。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86页)

四、200262223日,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安徽大学联合举办的“简化字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周胜鸿、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张振林、南通大学文学院汉语教研室主连登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郭小武,叶青、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王敏、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陈燕、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书岩,王敏等人士专门就非对称简繁字问题宣读了论文;后收入史定国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简化字研究》一书。

周胜鸿《非对称繁简字规范化整理的学术探讨》,对100多组非对称繁简字进行分析,提出“应当在总结使用实践基础上区别对待非对称繁简字”;“建议要同时研究实际上被当作繁简字关系的正异体字”。

(《简化字研究》,182~189页)

张振林《同音代替繁简字宜作适当调整》,主张“对同音代替容易引起混乱的部分字,首先进行局部调整。”并提出了调整时需考虑的五点。

(《简化字研究》116页)

连登岗《〈简化字总表〉归并字代替字研究》,提出“归并字”104组,“代替字”27组,加上当作简化字处理的异体字17组,共计148组。

(《简化字研究》,118页)

郭小武,叶青《GBK“一简对多繁”关系字表》,提出GBK范围内“一简对多繁” 1065组。

(《简化字研究》,115页)

王敏《一对多在计算机自动转换中的问题简述》,以116组为分析基础,提出“可以设想,在通用字、通用词范围内提高转换参照信息量,提高转换的准确度,是完全可行的。”

(《简化字研究》,172页、174页)

陈燕《谈“蒙”、“儿”等字的同音代替问题》,提出了处理同音替代的四个原则。

(《简化字研究》,175页)

张书岩《简化与同形字》,提出同音代替字105组加同形字89组,合计194组。

(《简化字研究》,217页,219页)

五、200281012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上,讨论了《关于部分繁简字、异体字和新旧字形标准化整理的学术建议》,对部分非对称繁简字的整理提出了建议,并寄交语文杂志。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3辑,75页)

六、20043月,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99级毕业生蔡雪雯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7期上发表《试论繁简字之调整》;赖国容也在同刊同期上发表《解决繁简字自动转换——具体建议与方案》。两位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解决简繁字转换的具体建议与方案。这两篇文章后来合写后被收入周胜鸿、陈明然主编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

(《语文建设通讯》第7731页,34页;《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63页)

七、20055月,加拿大华人学者李牧先生在周胜鸿、陈明然主编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上发表《两岸汉字字形的比较与分析》一文,提出《简一繁多表》260[1]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52页)

八、20079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冯霞女士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87期上发表《繁简字字形转换中模糊消解的非统计方法》,该文在冯寿忠《非对称繁简字对照表》117组基础上,提出了121组繁简字,其中有14组一繁对多简字;同时对计算机上“繁简字字形转换多选一模糊消解的基本思想方法”进行了讨探。

(《语文建设通讯》第87期,40页)

九、2007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胡双宝先生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88期上发表《繁简异体字转换模糊消解方法补苴》,对冯霞女士的若干观点提出了质疑,并认为冯文漏掉了“证證証、只隻祇”两组非对称繁简字。

(《语文建设通讯》第8822页)

十、20084月,余仁先生在香港《语文建房通讯》第89期上发表《关于繁/简字的认定》一文,对冯霞女士认定的14组“一繁对多简”字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一繁对多简”字的字组数是5组。

(《语文建设通讯》第89期,36页)

十一、20089月。浙江温州市研究者陈明然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上发表《一个繁体字对应多个简繁字字组数细探》一文,认为“一对多繁简字”是8组。

(《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30页)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胡百华先生在同刊同期上发表《“一繁对多简”究竟有几组?》,认为“一繁对多简”字组应该是12组。

(《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33页)

十二、《语讯》编辑部于20089月在《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上发表《汉字“简一繁多”对应表》。该表以李牧先生在《两岸汉字字形的比较与分析》一文中提出的《简一繁多表》为基础,参考了冯寿忠、冯霞等有关的“一简对多繁”字表,“予以增补整理”,提出了274组“简一对繁多”字。

(《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34页)

此外还有、安徽祁门一中高级教师倪永宏先生在《汉字书同文研究》第3辑上发表《非对称繁简字亟待整理》;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周胜鸿先生在《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上发表《“非对称繁简字”是信息时代汉字走向互联网的瓶颈》等,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注:冯寿忠117组、冯霞121组、连登岗131组(未计17组异体字)、张书岩186组、李牧247组(260字)、《语讯》274组,以及周胜鸿先生的183组,均已在张贴在会场的《七份非一一对应简繁字研究成果比较表》中列出。先生近期有新的修订,以会上发言为准。

 


[ 1 ] 李先生提交给本次会议的论文《非对称的自动转译》中,对部分字组作了调整,增加29组,减少23组,共计253组。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倪永宏:第十二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下一篇:陈明然:关于非一一对应简繁字研究的系列问题
相关文章       繁简之争  第十二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