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文字应改革,语言要创新——评《楷体应更新,不可“罗马化”》(二)

[日期:2013-09-25] 来源:评作  作者:曲振兴 [字体: ]

   

文字应改革,语言要创新

 

——评《楷体应更新,不可“罗马化”》

 

(二)

 

    原文:其实,原因就在于:人类语言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至今,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语言,其性质是不同的;一定性质的语言决定着与之匹配的文字的性质和最佳体式;与不同性质的语言相对应的文字的最佳体式,是不相同的。
    “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属于人类语言发展进程中的“第二阶段”的语言;与“第二阶段”的语言最匹配的文字是直接表音的“纯拼音字母线性文字”; 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属于人类语言发展进程中的“第三阶段”的语言,其最匹配的文字是“意、音”都直接表出的方块文字。
    评:的确,人类语言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至于分为几个阶段,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语言,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定性质的语言与其所表达的文字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地向新的阶段发展。不同性质的语言有与其相对应的不同体式,至于哪一个最佳,只有在实践中进行识别和检验才知道——或许还有后来居上的呢?
    议:岂知所谓“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语言性质是谁划分的?既然属于不同性质的语言和文字,怎么能顺序排比呢?实践证明,即使“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与之相匹配的“纯拼音字母线性文字”,也是可以翻译成各种各样的文字的;英语也是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反之,“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与之相匹配的方块字,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那是后人改造的。以此将两者分别证明其“最为匹配”,不过是牵强附会而已
    原文:他们不明白,在汉语的性质不变的情况下,与汉语对应的汉字的性质也不可改变。即使在汉字的体式改变时,也必须遵循“新、旧体式”的继承性和必须实现“无缝转换”的原则,否则,就转换不成。我们的前人,就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汉字诞生以来,每当出现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时,我们的前人,就对汉字体式进行改进升级,至今已经更新过8次了。但是,不论哪一次成功的升级更新,都是遵循“继承性”和“无缝转换”的原则办的。
    评:文字是表示和记录语言的符号,是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愈加完善的。因此即使在汉语的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文字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即在不断地滋生繁衍的。从古至今,汉字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即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才愈来愈适应汉语文化需要。从简单的图腾到甲骨文字,直到愈来愈象形的不同体式,每一次变革都使汉字的性质发生变化,也就是音、形、义的重新组合。因此并非“无缝转换”。不妨说,“无缝转换”是量变,“有缝转换”是质变,所谓“继承性”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实现的。其中发展壮大的那部分,不仅是量变,而且是质变,是从局部带动整体从量变到质变。
    议:自从汉字诞生以来,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经常发生,对于汉字的体式无论几次升级更新,都是有继承,有改革,有创新,有发展的。单纯的“无缝转换”或许能够继承,却谈不上改革、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进行“有缝转换”,汉字才能发展到今天。例如将繁体字变更为简化字,在字音、字意尚无实质性变动的情况下,字形却有了多少不同的变动。那么字音、字义可说是“无缝转换”,而字形却是“有缝转换”。汉字从繁到简的变动,更加有利于学习和应用。因此汉字比划精简性的量变,却可以适应时代和群众物质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当然是一种成功的质变。
    原文:为了遵循“继承性”和“无缝转换”的原则,就必须让“新体汉字系统”具有的如下三点特性:  
    a、新体汉字系统,必须保持以往汉字各种体式系统的“基本共性”,即:保持汉字系统的如下7点共性不变:1、方块形;2、表示汉语单词;3、以形表意、意异形异;4、一字一意、一字一音;5、不表语法;6、各字互相独立,可以自由组合为语句或二级单词。
    b、新体汉字系统继承了旧体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旧体系统的一切缺点。
    c、因为具有了以上两点,所以,在转换过程中,新体汉字与楷体汉字可以互当异体字并用,并不损坏文章篇幅的统一和准确性;所以既不会出现新、旧字体的文盲群,也没有转换时间“缝隙”;由于在转换过程中没有转换时间“缝隙”,所以在转换过程中也就没有新、旧字体转换的经济成本和新、旧字体的文盲了。
    以往的依次更新的汉字体式:大篆(籀字)---小篆----隶体----章草----今草----真体(楷体)---宋体----,都具有以上“三点”。所以,它们都顺利地实现了更新换代。所以,汉字体式的发展更新,就象蛇蜕皮似的,长到一定程度就更新一次,但是,却始终保持“皮变肉不变”。
    评:所谓“新体汉字系统”是否具有“继承性”,暂且不谈;而称其为“无缝转换”却值得怀疑。
    A、就以“7点共性”来说,“新体汉字系统”并非与现有汉字系统保持一致:1、“新体”外加各种“要素”,能否保持“方块形”有待观察;2、汉字单字就是单字,如果“新体”能够表示单词,却是一件新生事物;3、汉字并非全是“以形表意”,尤其大量使用简化字以后。“新体”若能做到“以形表意、意异形异”,不亚于繁体字卷土重来;4、汉字是一字多意,一音多字。“新体”若能一字一意,一字一音,造字量至少在千倍以上,也可说是无限极(汉字即汉语的意思其实是无限的),连字典都装不下的“新体字”,不知让大家怎么学?5、一般汉字语法蕴含在汉字之中。“新体”若“不表语法”,如何可行?;6、汉字之间不仅互相独立,而且互相联系,也就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组合起来形成新意。若“新体”只能“互相独立”,且各有一意,组合起来不知何意?
    B、可见上述“新体汉字系统”并非继承了“旧体系统”的一切优点,亦未克服“旧体系统”的什么缺点,自己的缺点反倒增加许多,足可让读者无所适从。
    C、“新体汉字”若是上述样子的,那就连异体字也不如,就不要说胜过正体字了。如果与正体字之间仅能起到“互当异体字”的作用,那就是耗精费力,多此一举。如此一来,不仅会立即损坏“文章篇幅的统一和准确性”,而且使整个汉字系统乱了套;至于能出现多少新文盲,当然无法统计。既然新旧转换之间“没有缝隙”,那就更没有转换的必要了,留下那一个无所谓。而现有汉字系统是现成的,“新体汉字系统”却还要转换一通,成本之大,实在是得不偿失!
    议:以往依次更新的汉字体式,是否都具有上述“三点”,无以考究;而它们更新换代是否顺利,亦需要验证。至少简化字、汉语拼音和汉语普通话的推广应用,至今尚有争议,可见并不顺利。至于“汉字体式的发展更新,像蛇蜕皮似的,长到一定程度就更新一次,却始终保持皮变肉不变”,更是空口无凭,并且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未完待续)




阅读:
录入:ZGXP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彰显汉字文化威力!

下一篇:超快航空母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拼  科学论战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