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提笔忘字”还是“提字忘义”?——评“汉字保卫战”(之二)

[日期:2013-09-17] 来源:评作  作者:曲振兴 [字体: ]

  原文:三个目标不实现,特别是中文教育和社会应用仍不改事实已证明失败的老样子,重蹈覆辙,空谈胜利只能是忽悠。第一个目标在“社会应多一些汉字,少一些拼音:化解汉字危机长远之计之三”(E35470号提案)中已详述,下面谈怎样实现后两个目标。
  评议:作者将“社会应多一些汉字,少一些拼音:化解汉字危机长远之计之三”当成“第一个目标”,实在是大言不惭,目无法纪!且不说“汉语拼音”早在五十余年前便被国家纳入规范标准,成为我国基础文化教育的必修课;单就其在实际汉语文化教学中的作用,就可以证明:汉语拼音教育,非但不能少,反而要增强!
  原文:敢于面对现实,知己知彼。被占得数码浪潮先机的拼音文字攻城略地,陷于绝境,有人主张举白旗投降,与拼音文字合流;有人闭着眼睛说瞎话,说拼音没挤兑汉字认知和应用,汉字危机是凭空臆造。只想继续拼音包办汉字的老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有提笔忘字,错别字现象,百分之四十三以上的在学孩子也有这种现象,还说中文教育没问题,拼音包办模式很成功。如此畏敌如虎,引狼入室,自欺欺人,早就自败下阵,还谈什么战?
  评:中国汉字果真“被占得数码浪潮先机的拼音文字攻城略地,陷于绝境”吗?非也!中国汉字被“数码浪潮”推向计算机领域,与“拼音文字”交相呼应,简直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何来“陷入绝境”?此等说法,与造谣何异?所谓“有人主张举白旗投降,与拼音文字合流”——无异于肆意歪曲,简直是信口雌黄!所谓“有人闭着眼睛说瞎话,说拼音没挤兑汉字认知和应用,汉字危机是凭空臆造。”——何其来黑白颠倒,倒也是不打自招!
  议:作者故意将拼音与汉字对立起来,然后就说“只想继续拼音包办汉字的老套”。他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有提笔忘字,错别字现象,百分之四十三以上的在学孩子也有这种现象,还说中文教育没问题,拼音包办模式很成功”。好一个“拼音包办”!拼音把你包办得怎么样?难道也是“提笔忘字”的吗?洞观作者和笔者几篇文字,都不敢说没有“错别字”,难道都是“拼音包办”的结果吗?想当年即使毛泽东写作,也是左删右改,不就是因为有错别字出现?难道也是“拼音包办”的结果吗?所谓“提笔忘字”和“错别字”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没有,那还要字典、编辑、校对干什么?怎么就往当代汉语拼音身上赖?简直岂有此理!
  批驳:“如此畏敌如虎,引狼入室,自欺欺人,早就自败下阵,还谈什么战?”——不知作者在教训谁呢?视拼音为“敌”?视使用拼音者为“狼”?那你就是敌我不分,故意站在与人民(至少是那些支持、学习和应用汉语拼音的人们)为敌、为狼的立场上来指手画脚!其实并非有谁“自欺欺人”,也并非有谁“败下阵”来,杞人忧天、杯弓蛇影的恰是作者你自己!从作者一系列文字来看,简直比“提笔忘字”还不如:不是“提笔忘形”,便是“提笔忘义”——还侈谈什么“战”?
  原文:必须采取行政手段,果断废除对abc的盲目崇拜迷信,把被过分抬举的abc,回归注音、正音、自学的原本地位。及时废止小学中低年级强制学拼音的不合理行政法规。让汉字摆脱其纠缠,依自己天性,轻松自然地脱颖而出。(其不合理见E35372号提案)
  评议:面对abc,不知何故,作者简直恨得咬牙切齿:“必须采取行政手段,果断废除对abc的盲目崇拜迷信,把被过分抬举的abc,回归注音、正音、自学的原本地位。”难道有谁会听你的发号司令吗?
  批驳:作者说,“让汉字摆脱其纠缠,依自己天性,轻松自然地脱颖而出”。难道在汉语拼音没有问世之前,汉字不是脱颖而出的吗?那时不要说“提笔忘字”、“写错别字”,许多人尚不识字,你又怎么说?难道“汉字危机”由来已久?恰似汉语拼音的普及应用,才使得汉语文化如火如荼,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起了了不起的扫盲作用,难道这种路人皆知的事情,作者就视而不见?所谓“让汉字摆脱其纠缠”,摆脱到哪里去呢?太平洋还是地中海?——云遮雾罩!
  原文:迅速培养大批熟悉汉字文化真谛灵魂的教师。汉字文化的真谛和灵魂,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以历史为师。汉字、国学经典的形象表意、道理,归根结底就是唯物形态、形象思维。以形象形态深入浅出地表达意思说明道理。百经之首《道德经》,通篇基本如此。
  评议:我们说,现代教师,不仅要精通汉语文化,而且要精通外语文化,这样才能“知己
知彼,百教不殆”。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打开民族文化“真谛和灵魂”的一把钥匙,开门是要学文化的,当然不能让汉语拼音包办一切,也包括汉字在内!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无所作为的顺口流,却还当做“真谛和灵魂”来拍卖,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也!
  批驳:作者声称“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以历史为师。汉字、国学经典的形象表意、道理,归根结底就是唯物形态、形象思维。以形象形态深入浅出地表达意思说明道理。百经之首《道德经》,通篇基本如此。”但不知其中那一句是教你排外的?难道教师会一点汉语拼音,会一点电脑输入,就是魔鬼缠身,“陷于绝境”,必然“败下阵”来?简直岂有此理!
  原文:几十年的中文扭曲教育,令许多中文教师只闻其名,不谙其道。教学生识字,只能在拼音上下功夫,无法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汉字形象中丰富的蕴涵与深意。只能以死记硬背,抄二三十遍,匆草了事。汉字之质之长,在于形象表意,字音是其次。因为她必须迁就多民族、多方言、多邻国的文化生态。打破语言隔阂,才能通行全国乃至邻国。
  评议:作者不仅将几十年中文教育贬低得一文不值,而且将中文教师贬损得无地自容!什么“教学生识字,只能在拼音上下功夫,无法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汉字形象中丰富的蕴涵与深意”。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哪位教师不懂得汉语、汉字的来龙去脉,不会引导学生既知其形,又知其音,还知其意?那么多优秀作文都是怎么写出来的,难道是“天道”使然?
  批驳:作者说,“只能以死记硬背,抄二三十遍,匆草了事”。你不是说为了应对“汉字危机”,要鼓励学生练写字的吗?难道“抄二三十遍”还算多?可见又是一个“提笔忘字”的叶公好龙!何谓“她必须迁就多民族、多方言、多邻国的文化生态。打破语言隔阂,才能通行全国乃至邻国”?难道不经过人的努力,电脑的助力,神奇的汉语、汉字就能“打破语言隔阂”,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向世界了?——痴人说梦!
  原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譬如,锅铲可以轻巧地翻炒菜肴,却不方便舀汤。没有绝对完美,不完美正是汉字长用优势。数千年前祖先的语音无从考证,但他们留下的甲骨文,仍可凭形象解读。而美国耶鲁大学收藏的伏尼契拼音手稿,仅六百年,已没人懂得读音,更不用说解读。认知中文不求其质其长其用,而纠缠其次,岂不像硬要改变锅铲的形状、功能,使其失去所用所长所优一样可笑?
  评议:作者的例子,本来举得不错,可惜又让他解偏了。对于汉语、汉字是否相当“完善”,绝对“完美”,每个人自有其衡量标准,是无须谁来说教的。作者说“不完美正是汉字长用优势”,却把汉字“抬举”得令人莫名其妙。那“完美”反倒是劣势了?作者又举出中外两个例子,说明其各有所长,若果真如此,亦不足为怪。而作者的结论却令人啼笑皆非——“认知中文不求其质其长其用,而纠缠其次,岂不像硬要改变锅铲的形状、功能,使其失去所用所长所优一样可笑?”啰里啰嗦,这是什么话?
  批驳:笔者认为,中文的实质,应当是充分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相结合的文学艺术特征,来编写认读人们需要学习和领会的东西。汉字之长,岂止是“形、意”或“音、意”两股道上跑的车,而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任何将其化整为零的企图,都有失偏颇。作者却将汉字的“音”,列在“纠缠其次”的位置上,将其比做“硬要改变锅铲的形状、功能”,还说“使其失去所用所长所优一样可笑”——究竟谁更可笑,岂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未完待续)




阅读:
录入:ZGXP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美海军司令部发生枪击案距白宫约4公里:

下一篇:当今汉被打压的现实:
相关文章       中国新拼  科学论战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