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杠杠的”方言

[日期:2007-04-20]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林鸣 [字体: ]

  天下方言万千,每种方言都拥有自己雄厚的“群众基础”。我敢说,能让三个省的人民一起说的方言,除了“杠杠的”东北话,您还真找不出第二种。

  中国是方言的“海”和“山”。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语言也是。它的顽固和执拗,无不源于生它养它的那块水土。就像峨眉山不产人参,黑龙江里绝对捞不出舟山带鱼。吴侬软语,只能缠绵于草长莺飞的江南雨巷;每听粤语,我就想到粤菜馆和支票;而四川的冲天辣椒,非急火火的巴蜀脾气不能相宜。至于东北话,您只需做如下想像:一位彪形大汉,手捧堆尖儿一大碗高粱米饭,上面布满猪肉炖粉条。语言学家俏皮地说:虽然高粱米剌嗓子,但比其他粮食都顶饱。吃高粱米的人一开口,要比吃米饭、馒头的人冲。

  方言和方言“打仗”,不像人间动刀兵,非得你灭了我,我剿了你。它们交锋一气之后,依旧各说各的,泾渭分明。有段时间,粤语极其流行,只要是做生意的,不来两口“鸟语”,连一份小合同都签不成。所以,商人们学粤语的积极性比学英语高。然而,现代文明一到东北地界,仿佛就不好使了。这里的方言和民风,像白山黑水一样很难撼动。请注意:东北方言绝非城市文人式的,而是饱含农民式的憨直和狡黠。表面上大大咧咧、不加粉饰,实际上饱含机智、机关频频。一不小心,您就可能被话绕进去。除了语言“杠杠的”,东北人的拳头也坚硬无比。我有一哥儿们,从小酷爱打架,可他一到了东北地界,听到东北腔儿,立刻就变成“文化人”。因为当地小伙儿脾气比他火暴,一语不合,二话不说,上来就动手。哪怕打错了,事后喝酒再摆平呢。

  常出门办事的人有体会:在南方,人情比较冷漠,但办事非常规矩。假如去上海出差,人家将招待所房门钥匙、翌日工作议程以及返程机票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主人起身告辞之前,会告诉你楼下餐厅的开饭时间。没有酒宴缠身,倒使得客人于落寞中获得轻松。即便有酒宴接待,如果不是熟人,大家自顾自客客气气地喝着。想套个近乎,人家吐出一句上海话,就能让你主动和他保持距离。东北就不一样,接风宴、洗尘酒一轮接着一轮,菜盘子摞三层,个个喝成了“关公”,不趴下决不下桌。那烫心窝子的劝酒令,就像熊熊篝火一样,烘烤着客人的前胸后背。不过,第二天您会发觉,对方往往话说得过满,而事儿办得略欠。反正咱有的是时间,接着喝。商务人士特别怕这个。说句父老乡亲不爱听的话吧:这时再听对方讲话,就不免透着点儿假实诚。

  东北话真正神气起来,就这几年。从“二人转”升华为小品,再由小品提升为影视剧,害得全国人民异口同声,一起抡上了东北话,这个功劳得记在本山大哥的账户上。再往后,不知能否像《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让家乡话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反正,就影响力而言,东北话已经开始让普通话和其他方言失色了。如今,连南方人也喜欢大着舌头说两句,像“缘分啊”,“谢谢了啊”,还有这个“杠杠的”。

  语言的厉害,就在于它能够一针见血,无风起浪。其次,它的冲击力和覆盖率,往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档次。我们知道,日本每年都挑出一个年度汉字,用以形容当年国情。韩国也会找出一句汉语成语,去年用的就是“密云不雨”。要我说,假如中国百姓也想用一句话表达情感,恐怕只有东北俚语。就像这个挂在全国人民嘴边的“忽悠”,完全可以入选年度单词。保证“杠杠的”。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规范汉字表》(送审稿)专家委员会成立

下一篇:拼音和英语能同时学吗?
相关文章       方言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