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胡波: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日期:2010-03-08]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胡波 [字体: ]

语言 教学

胡 波对外汉语 口语 教学 研究 综述

口语课 是 对外 汉语 分 课型 教学 中 一门 重要 的 主干课,而 口语 水平 也 在 一定 程度 上 代表 着 留学生 的 汉语 水平,所以历来 教学界 和 研究界 都 极 为 重视。对 口语课 性质 的 定位 也 比较 明确 统一,即 旨 在 培养 学生 在 实际 生活 中 运用 汉语 进行 口头交际 的 能力 的 单项 技能 训练课。近 十 多 年 来,口语 教学 的 研究 成果 可 谓 丰硕,许多 探讨 对外 汉语 教学 的 专著 中 都 有 专章或 专节 论述,专门 探讨 口语 教学 的 文章 也 不 少。在 确定 教学 目标 是 培养 学生 交际 能力、提高 口头 表达 水平 的 统一 认识 下,本文将 通过 对 以往 发表 的 对外 汉语 口语 教学 研究 成果 的 回顾 和 分析,对 相关 理论 和 口语课 的 教学 实践 进行 一些 思考,希望 能 对 本 课程 的 教学 有 一些 启发。

1 研究 特点

1.1 研究角度 多样

一般 的 口语 教学 研究 角度 都 是 强调“交际”、“功能”,这 正 符合 口语 教学 的 目的 和 原则。具体 来 说,有 的 从 宏观 上分析 口语课 的 性质、任务、意义、特点、指导 思想、教学 原则 及 通常 使用 的 方法。如 张 云艳(2003)、范 磊(2005)、孙 雯(2007)等。有 的 微观 地 分析 了 某 一 阶段 口语 教学 的 方法 及 特点,如 沈 燕(1995)、孙 雁雁(2003)、江 傲霜(2003)等 对 中高级 阶段 口语 教学 的 研究,张 云艳(2003)、孙 海丽(2005)对 初级 阶段 口语 教学 的 内容、方法 与 注意 要素 的 总结。有 的 则 宏观与 微观 相 结合,如 王 振来(2002)等。还 有 的 则 一改 传统 研究 模式 从 诸多较 新 的 角度 思考 口语 教学。如 苏 宝华(2008)从 信息 技术 的 角度 进行 了 目标 导向 情境化 学习 的 效果 研究,对 作为 第二 语言 的 汉语 口语 教学 有 一定 参考 价值。申修言(1996)从 课程 设计 的 角度 提出 了 专门 开展 口语 语法 教学 的 必要性 和 可行性。还有 些 研究者 提出 从 心理学 角度 研究 口语 教学,充分 利用 丰富 的 语言 资源 进行 口语 教学,从 教材 编写 角度 关注 和 思考 口语 教学,呼吁从 教材 编写 开始 就 给予 学生 更大 的 自由 发挥 的 空间。

1.2 研究内容 全面

以往 的 研究 对 整个 口语 教学 活动 的 四 大 环节 均 有 涉及。申 修言(1996)、刘 晓雨(2001)、张 云艳(2003)等 从 总体 设计 上 对 口语 教学进行 了 探讨,杨 丽娇(2001)江 傲霜(2003)、陈 鸥(2007)等 注意 到 了 教材 编写 问题。李 海燕(2001)指出 了 区别 教师 用书 与 学生 用书 的 重要性所在。课堂 教学 环节 是 最 关键、因而 也 是 最 受 瞩目 的 环节。有 分析 目前 课堂 教学 现状 的,有 研究 内容 安排 的,有 探讨 师生 互动中 各自 的 作用 的,有 指出 具体 操练 方法 的。涉及 口语 测试 的 成果 不 多,而 张 慧君(2006)在 这 方面 做 了 大量 的 探索。口语 施测 的 公平性 和 阅卷 评分 的 客观性 始终 是 个 问题,针对 这 一 问题,一些 研究 提出了 同步 限时 测试、让 评分者 听 评定 样本、集体 评判 等 应对 措施。

1.3 研究方法 科学

大多数 研究 都 能 立足 口语 教学 的 实际,避免 了 臆想 和 空谈,建立在 认真 的 思考、设计、调查、实证 的 基础 之 上。张 云艳(2003)首先 分析 了 《高等 学校 国外 留学生 汉语 教学 大纲(长期 进修)》对 初、中、高等 汉语 教学 的 教学 对象 与 目标、等级要求 的 分析,提出 了“注意 教学 内容 的 实用性”、“坚持 课堂 教学 语言 的 规范性 和 可接受性”、“充分 利用 汉语言 文化 的 大 环境”等 策略。武荣强(2007)探讨 对外 汉语 教学法 时 始终 以 建构 主义 背景 下 的《汉语 中级 口语教程》某一 课 的 设计 作为 实例 进行 印证。章 纪孝 提出“话题 交际法”也是 编写《高级 汉语 口语———话题 交际》的 启示,等等。

2 不足 的 地方

2.1 可操作性不 强

虽然 不 少 研究者 已经 很 具体 地 提出 了 多种 课堂 活动 方式,如 导入法、“点将法”、情景 设置法、心理 疏导法 等——从 教师 角度而言;讨论法、模拟法、表演法、演讲法、阅读 训练法、说写 整合法 等——从 学生 角度 而言。无论 名称 多么 繁杂 有别,都 不能 很好 地 解决 教师 面对特定 的 教学 对象、特定 的 教学 内容 及 特定 的 课堂 环境,究竟 如何 运用 这些 方法 的 问题。很多 时候 会 出现 这样 的 情况,教师 计划就 某 一 话题 展开 讨论,但 学生 却 不 感 兴趣 或 无话可说,这种 尴尬 场面 不 少 口语 教师 都 领教 过。有 的 研究者 主张 淡化 口语 教材的 作用,将 教材 只 作为 进行 话题 交际 的 框架,但 面对 初级 水平 的 学生 怎么 在 摆脱 课文 的 情况 下 引导 学生 “凭空”进行 交际?有的 学生 口语 水平 较高 、喜欢 表达,而 另 一些 学生 则 水平 较低、性格 内向、不 善 表达,这种 情况 下 该 怎么 平衡、怎么 使用 这些 方法?

2.2 理论和 实际 一定 程度 脱节

教师们 对 对外 汉语 口语课 的 重要性、指导 思想 及 目的、任务、教学 原则、教学 方法 等,认识 都 清楚,都 知道 大谈 特谈 交际、功能、情景等。但 实际 情况 和 认识 之间 还 存在 着 相当 大 的 距离,往往 是 口语课 的 课型 特点 难以 体现,学生 感觉 和 精读课 教学 方法 差不多,一到 真实 语境 中 就 不知所云、不知所措,进而 对 口语课 丧失 信心。中高级 阶段 的 训练 重点 “应 放 在 培养 学生 的 成段 表达 能力 及 表达的 得体性”,“能 用 较 为 复杂 的 词汇 和 句式,有 一定 活用 语言 的 能力”,但 实际 情况 却 是 中高级 阶段 仍 是 生词 解释、课文 串讲、练习处理、作业 布置 的 老 一套 程序。几乎 所有 的 成果 在 谈及 高级 口语 教学 时,都 无一例外 地 将 话题 导入 置于 第一步,但 究竟 在 实际中 怎样 贯彻 实施 却 并非 易事。一些 教师 采用 由 学生 轮流 准备 大家 感 兴趣 的 题目 的 做法,收到 了 明显 的 效果。

3 相关 的 思考 与 启示

在 进行 口语 的 教学 时,我们 应 分 层次,分 级别 采用 不同 的 教学 方式、不同 的 教学 方法。口语 表达 在 数量 上 不 以 懂为 终极 目的,而 要 准确、熟练;在 质量 上 应 要求 严格。我们 强调 语言 操练 不 意味着 贬低 理论 指导 的 作用,而是 提出 了 更 高 的 理论讲授 要求。在 实践 中,根据 不同 对象 的 学习 目的、学习 风格 等等,产生 了 大量 针对性 强、行之有效 的 方法,有的 已 形成 较 完整 的 体系或 模式,理论 方面 也 日渐 成熟,渐渐 摆脱 了 经验 总结 的 形式,在 发表 的 论文 中 也 以 这 方面 的 最多。这些 都 是 有益 的 尝试,对不同 阶段 和 不同 对象 的 教学 有 很 好 的 效果,给予 我们 不少 启发。

初级 阶段:在 以 学生 为 主体 的 基础 上,操作 中 教师 的 指导 占 比重 较 大。初级 通常 以 词—语句—语段—语篇 为 口头 表达的 训练 过程。语段 训练 方法 常用 提问式、描述式、学生 补充式 等;教学 注重 语境,在 语境 设置 中 注重 日常 口头 交际语 中 的 文化 内涵;重视语音 训练。

中级 阶段:增强 了 成段 表达 和 交际 的 训练 比重,对 语速、词汇 扩展有 更高 要求,主张 课本 知识 和 实际 需要 相 结合,师生合作 互动;避免 分析式 的 讲解、单句 范围 的 造句 和 替换 练习,从 语言 形式 的 外部 功能 方面 采取 措施。

高级 阶段:在 突出 语段、句群、话题 的 结构 训练 方面 作 了 许多 有效的 实践,以 学生 为主,教师 加以 指导。交际法 近年 来 对课堂 教学 影响 很 大,许多 人 对 它 的 产生、特点 和 实施 作了 研究。杨 惠元(1991)指出 对外 汉语 教学 从 70年代 初 到80年代 初 引进 的 句型 教学法 就“融合 了 交际法 的 因素”。运用 交际法 教学 的 基本 任务 是 设计 真实 的 交际 活动,让 学生运用 技能 解决 实际 问题,要 有 信息 差,而 不要 明知故问,或 仅是 演示、再现 教学 内容,一定 得 联系 语用。但 交际法 作为 教学 方法 的 一种,并不能 解决 所有 的 问题。佟 秉正(1986)指出,过重 的 语音、句构 和 词汇 教学 固然 导致学生 积极 使用 语言 方面 做得 不够,但 我们 也 不 应 全盘 接受 交际 挂帅,掌握 语言 形式,特别 是 在 初学 阶段,因为 初学者 的 错误 大半在 发音、语调 和 语法,而 不 在 语用。

通过 有的放矢 的 教学 来 解决 学生 的 问题,了解 学生 的 习得 过程 是很 重要 的。近年 对 这 方面 的 关注 逐渐 加强,体现 了我们 的 教学 正 向 适应 语言 学习 规律、以 学生 为 中心 而 努力,避免 教学 的 主观性 和 盲目性。

在 口语 教学 中,根据 不同 阶段 不同 话题 的 教学,可 精心设计 各种 类型 的 问题 贯穿始终。这种 做法 在 我们 的 教学 中 得到了 较好 的 印证,以至 被 学生 幽默 地 叫做“问题 老师”。提问 包括 针对 实际 生活 的、与 课文 相关 的、总结 阶段 深化性 的。这种 做法 不仅有利于 口头 表达 的 训练,更 有效 地 使 学生 在 整个 课堂 上 思维 都 处于 活跃 状态,同时 也 可 根据 话题 难易、学生 水平、学生 个性 随时调整。有时 问题 幽默 有趣,可 适时 缓解 学生 紧张 疲惫 的 精神,与 汉语界 一直 提倡 的 创造 宽松 课堂 气氛 是 相 一致 的。当然 ,要 设计出 最 有效、最 精彩 的 问题,则 需要 一个 教师 多 方面 的 素养。

4 结语

通过 对 近 十 多 年 对外 汉语 口语 教学 研究 的 回顾,我们 欣喜 地 看到,在 口语 教学 的 各个 层面 都 取得 了 不少 成果,认识不断 深入,方法 日趋 创新。同时,在 研究 如何 切实 指导 和 服务于 课堂 教学 实践、研究 要 符合 汉语 特点 等 方面 还 要 再 做 些 工作。

参考 文献

[1]刘 颂浩我们 的 汉语 教材 为什么 缺乏 趣味性[J]暨南 大学 华文 学院 学报(哲学 社会 科学 版)2005(2)

[2]张 云艳对外 汉语 口语 教学 策略 研究[J]云南 师范 大学 学报(对外 汉语 教学 与 研究 版)2003(6)

[3]陈 建民汉语 口语[M]北京:北京 出版社,1984

[4]江 傲霜对外 汉语 高级 阶段 口语 教学 浅析[J]蒙自 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2003(4)

[5]刘 晓雨对外 汉语 口语 教学 研究 综述[J]语言 教学 与 研究,2001.2



阅读:
录入:泽润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陈丽君:“那样”的语用功能

下一篇:卢湘文:从偏误现象看对外汉语语用修辞教学
相关文章       语言学评论  《语言学评论》第2期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