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流氓外教与国人的尊严

[日期:2007-10-02] 来源:博客网  作者:惊雷 [字体: ]
  但中国(大陆)人的流行却缺乏此前提,从而看起来更像集体无意识——一种集体的文化妥协。如果对方尊重你,他会适度迁就你,而不只是要你迁就他。现在的情况是--或者一直以来就是这样--中国人总是过度迁就西方人了。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面对外教作为一个整体的表现就是明证,如果一个人对“老外”不卑不亢那几乎就是对他的冒犯。我于是常常扮演一个不识礼节的人。

  在我求过学的那个英国城市里有一个名叫HOPE的语言学校,有一天一个女英语教师(英国人)客气而不容置疑的“要求”了中国学生用英文名,而同班的其他亚洲学生均无此殊荣。为什么?因为中文名不好记?我实在看不出Matsumoto(松本)好记在什么地方,而日本学生就可以这样用;我也看不出Faiz 好用在何处,而印度学生就可以这么用。如果我当时在,我会问那位老师为什么,以得知这个要求背后隐含着对中国人的一个什么样的假设。而我这样的人不在,于是中国学生便在集体无意识中默认了。

  有人说取英文名体现了中国人思想开放,这是和“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或者至少说是中国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合理表现。等等,请注意,全球化不是文化一体化,而是文化多元化。过分的妥协本土文化或者集体无意识只会导致多元文化的缺失和殖民文化的复兴。我们用“国际化”(姑且不说殖民化)的英文名替代自己的带有独特中国文化胎记的中文名却恰恰是对多样化的抹杀。

  你也可能举出一些取中文名的老外 (费正清,赛珍珠,李约瑟,马悦然,陈纳德等等) 来消解我最初的问题,不过请诚恳的用用自己的大脑,这些人用中文名是因为他们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和中国密切相关,这都是“个案”,而中国大学生或大学教师的英语名现象是一个大范围的“现象”,是潜意识里的文化妥协的表现。我是不会允许在我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这种文化妥协存在的。那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尊重,而是对本土文化的贬低。

  我们在学习,我们在发展。了解一个人从他的名字开始,了解一个民族从她国民的名字可见一斑。名字的主要用途是社交,很多中国人大可借此媒介传递中国文化,他却轻易放弃了,也因而让他在这一点上湮没在芸芸众生之中。

  我们不但要学习他国文化,还要传播本土文化。很多留学生或国内大学生只看到了前者,所以才会忽略名字这个最起码的传播本土文化的媒介。大范围的忽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集体无意识。独一无二的。这里我特别希望我曾工作过的北京新东方的老师们能用自己的本名授课,也许这是奢望,但唯其如此,新东方才不仅仅是一个培训机构,而是一个培育精英的摇篮。

  我对英文名现象的批评并不是把自己置身于道德高地向下鸟瞰--如前所说,我自己就不是“清白”的。我的批评来自于我对自己无意识的行为的反思,而在我悟到这其中的原因后,我就不能再有意识去附和了,并通过这种不附和表达我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它被其他人接受,没准儿会在这点上改变其他人。从长远看,只有当这种改变成为一个大趋势时,我们民族才可能摆脱无意识里的自卑情结--我个人认为的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垄断桌面:从输入法开始

下一篇:"笔"与"键盘" 工具不能战胜文化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