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语言文字改革必须有的放矢——评《楷体不改,死结无解》(一)

[日期:2014-02-20] 来源:评作  作者:曲振兴 [字体: ]

语言文字改革必须有的放矢——评《楷体不改,死结无解》
  2013年9月16日,人民网E政广场发表了署名为dsup960的文章楷体不改,死结无解》,不仅说中国汉字具有“10大缺点”,而且有“6个死结”,笔者具有不同意见,现以对话的形式予以评论,欢迎大家切磋交流,研究参考。

    原文:在今天中国的大工业商品经济和全球经济网络化的环境中,语言、文字已经成为创造或损耗无限财富的工具了。汉字楷体在今天的国内、外环境中,暴露了它很不适应现今科学时代的快速、高效、节约、先进的要求的10大缺点。这10大缺点,使国家和个人每年枉费的财富总和达千、万亿元,也使汉语汉字在今天的世界语言、文字竞争中,处于劣势和可能被淘汰的地位。这10大缺点,也导致了汉字楷体系统,出现了6个死结。
  评论: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络为特征的全球化政治经济条件下,语言、文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作用和实用价值。人们在学文化、用文化、传文化、评文化方面的消费,决不亚于任何一项物质消费。可以说,文化消费从幼儿哇哇学语时就开始了,直到上学读书、就业创业,谁能离开语言文字呢?
  正如作者所说,语言、文字一方面在创造财富,一方面也在损耗财富,两者相对存在,缺一不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作者却别出心裁地将通用汉字说成是“汉字楷体”或“楷体汉字”,说其“在今天的国内、外环境中,暴露了它很不适应现今科学时代的快速、高效、节约、先进的要求的10大缺点”。说这10大缺点,如何“枉费财富”,如何处于“劣势和可能被淘汰的地位”,又如何导致了“6个死结”等等。但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的吗?这是杞人忧天的无聊炒作?还是煞有介事的吹毛求疵?我们不妨顺着作者的思路来具体剖析一下,所谓“10大缺点”、“6个死结”究竟是什么东西?
  原文:1、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汉语,决定了汉字系统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意字;“以字组字”的扩展字数的构字方式,决定了汉字系统,随着字数的扩大,必然在整体上失去“系统性”、在组字元件上失去“标准性”,在字的结构上失去“规律性”和“规范性”。没有这“四性”的汉字楷体,汉语系的人们学习起来,就没有规律可循,不能“学少知多”,不能成为如汉语同样易学的“无文盲文字”,就必须逐字死记硬背。所以,即使经过长期学习,也才学会2千多个常用汉字,其他的不常用的大量的汉字,不查字典,是不会读写的。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汉字文盲者。由此出现了汉字楷体的第一个“死结”。
  评论:当称为“词”的时候,汉语已经不是“单音节”了,至少是“双音节”了。难道还有什么“单音节词”吗?有,除非把单字也说成词。作者说“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汉语,决定了汉字系统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意字”。其实同音异意字的出现,并非是由什么“语音多载”决定的,而是由表达意思的主客观需要决定的。为了准确地表达某种事物,就需要采用不同的词汇,而汉字所具有的一音多义功能,恰好能适应组词需要——这不是汉字的一大优点吗?怎么成了“缺点”了呢?
  作者说,“以字组字”的扩展字数的构字方式,决定了汉字系统,随着字数的扩大,必然在整体上失去“系统性”、在组字元件上失去“标准性”,在字的结构上失去“规律性”和“规范性”。但依笔者看来,“决定汉字系统”存在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以字组字”的扩展字数的构字方式,而是为表达主客观需要而产生的“音、形、义”相结合的思想意识。也就是说,人们结合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产生语言时,通过对已有象形符号的随机选择,组合形成了某个或某批汉字,预先并没有可以遵循的什么“系统性”、“标准性”、“规律性”和“规范性”可供支配。而这几大性,不过是后人分析整理出来的罢了。也就是说,这几性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才有的,是通过对众多汉字的排列组合分析总结出来的。而作者硬要将它们笼统地说成“失去”,这是什么意思呢?——由于字数的增多不是体现“四性”,反而是“失去”四性,岂不怪哉!
  作者说,没有这“四性”的汉字楷体,汉语系的人们学习起来,就没有规律可循,不能“学少知多”,不能成为如汉语同样易学的“无文盲文字”,就必须逐字死记硬背——其造字根源原本是错的,结果岂能对吗?原来如此!汉字不如汉语易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造字时缺乏“四性”造成的。难道真的是这样子的吗?非也!即使你当初的字造得无论如何完美无缺,也是要通过社会实践过程来不断改进的——随着语义的增多而不断分化瓦解或重新组合,这才是以字组词、同音异意的真正原因!
  作者说,即使经过长期学习,也才学会2千多个常用汉字,其他的不常用的大量的汉字,不查字典,是不会读写的。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汉字文盲者。由此出现了汉字楷体的第一个“死结”。笔者不禁要问,“不会读写”的真正原因,是怨字呢?还是怨人呢?为什么有人学得好,有人学得差?有人学用都很好,有人学用都很差?你说是怨人呢?还是怨字呢?而怨人就是活结,怨字就是死结。也就是说,人是活的,字是死的。所以说这个所谓“死结”并不存在——人活字活,人死字死。原来如此!这个所谓“缺点”和“死结”,就别往无辜的字上推托、耍赖了吧!
  原文:2、汉语系的人们学习汉字楷体都如此困难,非汉语系的人们,要想学会汉字,那就比登珠穆朗玛峰还要困难了。汉语的特性,决定了必须汉字的支持,才能让非汉语系的人们学会汉语。所以,难学的汉字,成了汉语向世界各国的人民大众普及的极大障碍。汉语不能普及于世界各国的民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就反作用于中国,中国就必须全民普及外语。这是汉字楷体的第二个“死结”。
  评论:有这么严重吗?一般人学会汉字比“登珠穆朗玛峰还要困难”?是否有点不着边际?汉语的特征就是汉语的特性,怎能由汉字的难易来决定呢?难道孩童尚未学习汉字的时候,就不会说话了吗?那些不会汉字的文盲,都不会说话了吗?怎能说难学的汉字,“成了汉语向世界各国的人民大众普及的极大障碍”了呢?难道我们学会汉字,汉语就能自觉自愿地走向世界了吗?不是的, 人们利用汉语来学习汉字,或者利用汉字来学习汉语,那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岂容一刀两断!
  作者说,汉语不能普及于世界各国的民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就反作用于中国,中国就必须全民普及外语。这是汉字楷体的第二个“死结”。你看作者把全民学外语的目的和意义,说成是自己的语言文字不行了才做出的一种选择,是不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还说这是汉字楷体的第二个“死结”!即使真有这个“死结”,难道普及外语就能打开吗?南辕北辙!
  原文:这两个“死结”,都是“汉字楷体”与“人”的关系。所以,要解开以上两个“死结”的途径就只是两个:一是从人上找出路:保持楷体不变,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国内、国外开办免费的汉语汉字普及教育学校。二是从更新汉字楷体上找出路:如汉字以往的做法一样,把楷体系统,更新为“意、音上表新体汉字系统”,来解开这2个“死结”。
  显然,第一种途径是“沸汤泼水”的效果,第二种途径是“釜底抽薪”的效果。
  评论:作者推出的这两个“死结”,一个是无中生有的生搬硬套,一个是虚张声势的生拉硬扯,因此根本不值得一提!而无论死结、活结,学用中国语言文字,都要下一番功夫那是真的。从古至今,从内到外,没有听说过哪一种语言文字是不学自通的,不用白给的,不然各国各民族也就不用开班办学了,莘莘学子也就都成了不用死记硬背的高材生了!因此,在现有汉字系统条件下,国家一面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一面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汉语汉字的学习应用提供方便有效的辅助工具,取得了良好效果。至于作者“从更新汉字楷体上找出路”,即把楷体系统,更新为“意、音上表新体汉字系统”的馊主意,就免了罢!因为这个东西不仅不会打开“死结”,反而会增加更多的死结,谁让你“沸汤泼水”加“釜底抽薪”,“南辕北辙”乘“多此一举”呢?

  (未完待续)




阅读:
录入:ZGXP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发展智能文字必是大势所趋!——驳《推倒汉字重来都是头撞南墙!》

下一篇:甲午海战有了解:
相关文章       中国新拼 科学论战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