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喧宾夺主的外语教育总算归位了

[日期:2013-12-08]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字体: ]

光明网评论员:昨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2017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最引人瞩目的是,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这是令人百味杂陈的一则消息:尤其是那些因外语而逆转的人生,终于可以不用在孩子们身上翻版上演了。当然,严格来说,这还不能说是外语退出了高考,只是从“诡异”的主角,回归“跑龙套”的本位。就像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说的,“从世界趋势和个人发展来看,都需要改变外语在高考中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局面。”

这话说得太客气、太文雅,如果更直白一点,就是以下的说法: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依然有代表委员在鼓呼,说中国的英语教学陷入怪圈,学英语使中国教育质量遭“毁灭性打击”,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此后,9月8日早晨,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不管是怎样的说辞,有一点共识越来越清晰:外语教育回归工具属性,实践素质教育的多元取向,既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也有利于相关领域的纠偏与均衡。

历史而言,全民英语热固然可以理解,却也虚掷了不少教育资源、靡费了多少青春时光。都德的《最后一课》早说明一个道理:语言文字不仅有工具价值,还有文化价值。当英语一路狂飙的时候,中国的汉语言文化却显得有些步履蹒跚。譬如在2013年,“汉字危机”成为热词——只是,拯救汉语言危机,恐怕不能只靠电视节目来实现,高考的导向效能不转身,教育纠偏恐怕注定只是一场梦呓。民族语言与外语的传承或学习,总该有个轻重缓急之分吧?

外语当然无可原罪。有人担心高考不统考外语了,外语的工具价值就要被削弱了。这个逻辑实在有点“一叶障目”的意味:一者,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毕竟,四六级考试、托福等测试,以及火热的公务员考试、甚至企事业单位招录等,外语还在游戏规则内,而且这个分值占比依然不小。二者,外语教育也应该让市场来做决定,喜欢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不能为了虚无缥缈的国际化就拿外语来折腾人。这些年,职称评定都能理性地从外语热中渐渐走出来,也没见得中国的专家就都变成哑巴了。高考让外语理性归位,有什么可怕的呢?

世界扁平化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疏离外语,这是一种迟到的清醒,更是难得的文化自信。高考“去外语化”,有利于中文的正本清源,也能从骨子里真正给孩子减轻负担。此前,有媒体称北京市小学一二年级从明年起不开设英语课,尽管随后证明只是个思路,但还是引来全国学生及家长的艳羡与支持。高考着眼长远,让外语教育降火退烧,这才是基础教育长袖善舞的支点。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为高考36年英语终于不统考了拍手叫好

下一篇:汉字听写大会裁判组:“鸡枞”用得更广泛
相关文章       外语  英语考试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