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華文講座27.日本與中國的漢字改革運動﹝游子﹞ 2003-03-17

 

日本與中國的漢字改革運動
﹝游子﹞


楊振寧先生最近在香港的一次演說中說:「世界的變化如此巨大,而一百六十年間中華民族的歷史才是真正翻天覆地的歷史。

一百六十年的前一半,是一個曾有輝煌文化的、富有自信心的民族的悲慘沉淪史––從泱泱大國、天之驕子,淪為任人宰割、民不聊生的次殖民地。比受到外國人欺凌與卑視更可怕的,是中華民族自已徹底喪失了自信心。<種族退化論>與<廢除漢語論>更都是百分之百沒有自信心才會萌生的說法。」﹝注一﹞

遠在近一百年前,在清朝末和中華民國初,中國知識界就有人提出「廢除漢語論」。認為中國的落後與「落後的」漢字有關,他們主派廢除漢字,說甚麼「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注二﹞

雖然中華民族在過去的一百年裡充滿著文化自卑,筆者卻不以為這些文字改革者都對自已的民族「百分之百沒有自信心」;他們提出「廢除漢字」,無非在探索強國之道罷了。

其實,「廢除漢字論」起源日本國。其廢除漢字運動起源於日本的明治時代,早於中國。早在1872年,日本的前島就向明治政府提出「推行新學制,幕仿西洋諸國採用表音文字,制定新文法」的建議。雖然當時的政府并未採納前島的建議,雖然有不少異議,但知識界一批人一直未放棄廢除漢字的主張和努力,形成長達近百年的廢除漢字、日語羅馬化的語言文字改革運動。這場運動起起落落,有時與政治斗爭聯系起來,有時與民族主義聯系起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美軍佔領時期,達到了高潮:幾乎到了要完全廢除傳統日語而改用英語的地步。不過最後又回到了它的起點:規定以「康熙字典」為依據,日本自己說「返祖」了。

漢字真的使國家落後了嗎?

說漢字使中國落後的理由很多。理由之一,是:幾百年來,凡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都先進、都強大,凡使用方塊字的國家都落後、被欺侮被壓迫。

但是這種說法并不符合歷史事實。幾百年來,并不是所有使用拼音文字的國都強大、都先進。歷史上也有不少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和國家被欺侮、被壓迫,甚致被消滅;當它們被欺侮、被壓迫、被消滅的時候,拼音文字也沒有救過他們。第二、漢字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拼音文字也至少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拼音文字史前的至少兩千年間,中華民族一直是先進和強大的民族;就是在漢字與拼音文字并行的一千多年歷史中,漢民族也是更加強大、更加先進的時期占了絕大部分,僅僅是清末以後的百餘年時間中華民族才落後了。

說漢字使中國落後的理由之二,是:漢字不適用於現代通訊、印刷、傳播、不適於「電腦化」、不適於現代工業化生產,等等。

但是,恰恰是近代電腦科技的發展,文字處理的廣泛應用,反過來證明了漢字其實是最實用、最有效率、最先進的一種文字。何群雄先生在<漢字在日本>一書中說:在日本「七、八十年代之交,隨著電腦漢字處裡技術的進步,文字改革的最後一塊基石崩潰了」。

在中國情況也是一樣。現代「數字化」電腦技術問世之後,漢字的實用性和效率才逐步顯現了出來。

「數字電腦」把一切現象、實物、圖象、文字,通統轉化成「數據」,再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包括儲存、計算、傳輸、通訊、傳播、顯示、印刷等等。當前,電腦技術己經深入社會生活各方面,包括各個不同的行業。與語言、文字關連最大的現代印刷業、出版業、報業、傳播媒體等,都更加離不開電腦。而恰恰在這幾個與語言文字相關連的現代化工業裡,漢字顯現出比拼音文字更大的優越性:電腦處理﹝包括傳輸、通訊﹞漢字和漢語比拼音文字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約高出3.7至4.0倍﹞;漢語更加適用於未來智能電腦的應用和發展,等。

總之,現代電腦科技的發展使漢字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說漢字使中國落後的理由之三,是:漢字源自「形象」;形象文字使中國人慣于「形象思維」而不像西方人那樣,慣於「邏輯思維」;他們說,「邏輯思維」使西方科學發達而「形象思維」使中國科學不發達。

但是,這種理論早就被實踐證明是完全錯誤的。現代理論甚致認為慣于「形象思維」的人才更加富於創造性,只靠「邏輯思維」不會有偉大的創造。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他自已習慣于用形象,而不是用符號來思考;這就是「形象思維」。楊振寧、李振道都慣于「形象思維」的中國人。他們的「形象思維」使他們打破了「宇稱定律」,獲得諾貝爾獎,再次改寫了人類科學發展的歷史。

因此,中國科學不發達、中國落後應該另有其他原因,不能怪罪於漢字。

 
「廢除漢字運動」走了多遠?

先說說日本政府的「文字改革」走了多遠。

雖然「羅馬字日語論」、「改用英語說」在日本學界和政界內甚囂塵上,政府也努力在中小學實施羅馬字教育,但日本的漢字改革一般都從限制漢字的字數開始,而且幾十年間實際上一直在兜兜轉轉,沒有甚麼突破。1923年公佈了1,962字的<常用漢字表>和154字的<簡體字表>,當時的目標很明確:希望通過這個<常用漢字表>很制漢字的字數,以後再逐步減少以至達到以假名替代漢字的目的。1938年日本政府的「漢字主查委員會」經過100次審議,於1942年通過的<標準漢字表>,卻收用了2,528個漢字。1945年,主宰日本教育的佔領軍總司令部下令「把漢字限制在1,500字以內,外語和數學的教科書用羅馬字母編寫」,審議會提出把<常用漢字表>限制到1,295個字。這個議案,又被說成「用於教育太多,用於社會生活太少」而被全體會議否決了,最後公佈了1,850字的<當用漢字表>。1951年眾議院通過了以<當用漢字表>為依據但不強制執行的「改正案」,又為限制使用漢字鬆綁,漢字改革又退了回去。

這以後,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日本的電腦文字處理有了長足的發展,解決了一系漢字的形成、輸入、儲存、顯示、打印等一系列技術問題,漢字在電腦應用上不但不再是個間題,而且在在顯示了它的優越性。這反過來暴露了<常用漢字表>、<當用漢字表>等一系列漢字改革方案的問題。

1978年,日本政府公佈有6,355字的JIS X 0208漢字編碼標準;1983年又有JIS X 6626-1983標準,等等。漢字的編碼標準字數一直在增加,也一直被兼不夠用。

終於有了1993年的JIS X 0221的20,902字編碼標準。接著,有了1996年的<表外漢字字體表試案>,日本政府在公布該方案時并且聲明,它「是法令、公用文書、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一般社會生活中,使用表外漢字字體的依據」「這個字體表將明治以來傳統的印刷文字字體﹝并非<康熙字典>字體的本身,而是以<康熙字典>為依據作成的明治以來的鉛字字體即<康熙字典體>﹞置於印刷標準字體的地位。」

至此,日本的「廢除漢字運動」算是劃上了句號,日本漢字終於「返祖」,「認祖歸宗」地回到了<康熙字典>和<康熙字典體>。這是漢語文化對西洋文化的一次勝利。﹝注:「返祖」是日本人自已說的,見商務印書館何群雄著<漢字在日本>一書﹞

中國﹝包括兩岸﹞、日本的漢字能統一嗎

中國的文字改革運動有著與日本類似和擂同的過程。

我們有1956年的第一批漢字簡化方案,一表共收簡化字230個,二表285個,三表54個。1964年出版<簡化字總表>收字2,238個。公佈了<漢語拼音方案>。「當初制定漢語拼音方案有兩個目的,近期目的是為漢字注音,遠期目的是為實得拼音文字做準備。」﹝見翰承著<漢字百問>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簡」和「漢字拼音方案」使中國大陸進入了「廢除漢字論」的起動過程。

197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國家公佈了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該「二簡」方案把漢字更進一步簡化,加「廢除漢字」的方向又多走一步。所幸1986年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停止使用「二簡」方案中的簡化字。對將來是不是還要繼續簡化漢字,國務院上述通知說「應持慎重態度」。學者們說:「這并不意味著簡化字的方向錯了。」﹝見翰承著<漢字百問>上海古籍出版社﹞

由於GB2312的二千餘漢字實在不縛使用,1990年6月,中國又公佈了【GB/T12345】即【信息交換用字編碼字符集輔助集】,該集共收集6866個漢字,是關于繁體漢字的第一套國家標準,它企圖解決與六千七百個簡體字相對應的繁體字,但其實根本滿足不了需求,所以也幾乎不被大多數電腦系統所採用﹝包括IBM、徵軟甚致中國國內的電腦系統都沿用台灣政府的Big5大五碼﹞。

1995年12月,中國政府再制定了【漢字內碼擴展規範】即【GBK】標準碼集。這一次它共收集了20902個漢字;它除向下與【GB2312】編碼兼容外,更重要的是向上支持ISO10646.1國際標準。該標準是國際組織ISO制定的通用編碼標準﹝該標準1993年被中國政府以【GB13000.1】的形式認可。【GB13000.1】共收錄了包括簡繁在內的20,902個漢字,簡繁漢字處同一平台。

2000年7月,中國政府公佈了【GB18030】信息交換字編符碼,并規定從2001年初強制執行。這個標準比【GB13000.1】進一步,共涵蓋了27,484個漢字,也是簡繁漢字處同一平台。這是一套國際標準組織認可的漢字「大字符集國際標準」。

雖然【GB/T12345】已經收進了6千多個繁體字,雖然【GB13000.1】和【GB18030】共收錄了包括簡繁在內的20,902個漢字,雖然簡繁體漢字包括中日的漢字編碼在電腦與通訊領域裡已經統一,不過與日本不一樣的是,中國至今仍沒有像日本政府那樣,允許在「法令、公用文書、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一般社會生活中,使用」國家標準字集【GB13000.1】和【GB18030】裡所有的2萬多個漢字。在電腦和通訊領域之外,中國的漢字應用還還沒有「認祖歸宗」。在中國國內,雖然消滅漢字的呼聲并沒有完全消失,不過人們相信,隨著電腦在國家機構與人民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越來越深人廣泛的應用,中國簡繁漢字在社會生活裡的平行共用,也即簡繁漢字在社會生活裡的統一,己將是一種必然;甚至包括中國、日本在內的世界范圍內漢字的統一,將是下一個可期的目標。

 
注一:﹝見香港<明報月刊>2003年第一期楊振寧文<看清歷史發展 努力創建人生>﹞

注二:有論者曰「在大陸,從二三十年代起,文改“激進派”(以瞿秋白爲代表)認爲,20世紀用漢字是“時代的錯誤”,必須廢除漢字,改用某種拼音文字,③甚至發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憤激言論。從50年代起,“激進派”思想佔據著文改的主導地位,他們決心在改用拼音文字之前,加緊對漢字進行改革,爭取用 10年或30年時間消滅漢字。漢字在這場改革運動中受到了猛烈的衝擊。」陳建民作<仲介理論與漢字簡化>,原載香港《語文建設通訊》第60期,1999年7月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