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英语会成为什么样的通用语

-----从中国的角度作判断

范东生

 

摘要:英语已经成为,也很可能会继续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世界性语言,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全球通用语”。随着一些地区性大国经济文化吸引力的增长,会有一批地区性通用语出现(例如汉语和西班牙语)。因此,还不能认为英语已经或将要“通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甚至成为我国的第二语言。

 

关键词:通用语,语言流动变化,语言的竞争,第二语言与外语

 

English, What Kind of A Global Language?

----- From Chinese Perspective

Abstract:  English has become undoubtedly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Bu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it is not the single global language. It has some rivals in at least some regions as the economies in those regions are growing in a fast pace. Therefore it is doubtful to claim that English will completely come into our life and become a second language.

Key words: global language, rival languages, second language vs. foreign language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人们越来越关注外语的学习。不仅中国人关心外语,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印度人,非洲人,还有俄国人等都关心这个话题。明天我们用什么语言和世界打交道已经成了许多政府要认真考虑的事情了。美国著名学者David Crystal写了一本为英语定位的书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19 )。该书回顾了英语的发展历史,描述了英语的现状,提出,“人们要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烈愿望已经在国际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极为重视知识与科研的氛围。任何一种语言,处在这样一个爆炸性氛围的中心,都会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一个全球性地位。而英语正是恰逢其时其地的这样的一个语言。”Crystal 明确断言,“所有迹象都表明,这个世界通用语就是英语。”他建议各国政府都不要忽视这一点,制定政策时要谨慎小心,要么是推动英语,要么是发展另外的语言(或者两种语言同时发展)。他提醒说,在这件事情上可能犯不起错误,“错过这班船,就没有其它船了。(If they miss this linguistic boat, there may be no other.)”( p.23 Crystal this single global language (唯一的全球通用语)”这个表述传递的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英语已经成为,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会继续是唯一的世界通用语。他甚至想象500年后,世界上所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要学习英语。(p.139 该书的中文导读也说:“英语是全球通用语。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人们对此是无可奈何的。”(f28)似乎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英语已经或将要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针对国内学者对英语在我国是外语还是第二语言的讨论,导读写道:“我国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与国际交流越来越多,与国际越来越接轨。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明,胸怀更加豁达。英语界不再拘泥于英语到底是第二语言还是外语的争论。许多学者接受了‘第二语言’的说法。这表明人们的容忍度大大提高了。”(f29

一个是通用语,一个是第二语言,看似两个话题,其实对于中国的外语工作者来说是一回事。即怎样围绕我们的国情,考察二十一世纪英语的世界通用语地位,特别是英语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以确定我们的英语教育对策。关于英语在我国是第二语言还是外语的讨论,涉及到英语教育的教材编写,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它不是思想开明与保守,胸怀豁达与狭窄之间的争论,而是关系到上亿人学习英语的方法论的问题。对于英语将成为什么样的通用语的判断,将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也对我们当前的外语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有着提供基础性依据的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不理清思路,就会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实践中会给英语教师带来困惑和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就英语通用语地位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做出准确判断。

本文拟分三部分进行讨论。首先讨论分析Crystal提出关于英语是唯一全球通用语判断的立脚点,然后在探讨语言流动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和未来可能的世界语言使用状况作一分析,从而证明这样一个观点:英语是一个国际通用语,但英语只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若干个国际通用语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通用语。其次论证英语既然不是唯一的国际通用语,它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不具备第二语言的条件,它还只能是外语,而成不了第二语言。

 

Crystal 的立脚点

根据Crystal 自己在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一书的序言中所说,他写作此书的最初动机是帮助推动将英语作为美国的官方语运动的。因此他全书论点的展开是从美国人的视角出发的。该书从英语怎样分阶段进入美国,进入加拿大,进而谈到英语怎样扩展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非,南亚,以及非洲的英国殖民地,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影响遍及世界所有大洲。Crystal开列了一张显示英语已是全球通用语的表格。到1995年,在世界上的76个国家和地区,总共 20亿人口的范围内,有3亿37百万人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有2亿35百万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p.57-60)。这张表包含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地域范围也很广。但是我们注意到,世界上还有一些主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国,如中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都不在这张表上,南美的许多主要国家也不在表上,当然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也不在其列。可见Crystal并不是在客观全面地讨论世界通用语问题,而仅仅是站在讲英语的国家和地区这个范围说话,讨论世界上有多少地方有人说英语。他也提到了在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学习英语的人口有增加趋势,但是他没有就俄语或汉语本身的发展进行认真的分析,而是简单地将这些国家学英语的人数加在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论据上。他在强调英语作为唯一全球通用语这个话题时,忽视了在全球各地对语言使用有很大影响力的其他文化的实际现状和发展可能。

 

吸引力也是影响语言流动变化的因素

语言的流动和变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由于英语的发展历史充满了强权与武力的影子,人们通常倾向于用社会政治和军事力量,科技强力来解释语言的流动和变化。二十世纪初的前后,英语在世界许多地方近乎达到了通用语的地位(非洲一些国家获得独立后废除了英语作为官方语的地位),那主要是由英国经过了近二百年的武力和强权的征服获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在二战中取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霸主的地位在世界各地广设军事基地,影响当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政治和外交。这使得英语在英国先已开辟的疆域上进一步扩展到了世界许多地方的几乎各个领域。英语在今天已经成为国际商贸往来,科学技术交流,以及许多国际会议上的主要语言。英语扩张发展的历史确实可以用社会政治和军事力量或科技强力等因素来做解释。

可是在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讨论语言流动变化的原因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靠强权或武力威胁来推动语言使用的可能。导致语言流动和变化的,更多的是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吸引力。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语言的流动和变化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映照。强势经济通常也伴有强势文化,其语言也有吸引力。生活中人们倾向于向高地位的语言文化靠拢。最近二十年来,美国的高技术发展吸引带动了世界许多产业大发展,尤其在高科技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离开英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英语的扩展便是以某种吸引力的方式进行的。美国生产的大众化的电影,音乐,服饰,新闻媒介,快餐饮食,体育活动等都成了传播英语和英语文化的主要途径。

从吸引力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今天世界上具有一定经济潜力和一定文化吸引力的,除了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国家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以中国和汉语为例。中国经济近几年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年增长率迅速发展。英国用了60年的时间使其国内人均收入翻了一番,美国用了40多年,中国只用了10几年就把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世界银行在2000年推断,中国将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同时又是拥有巨大市场的国家。我们知道,在国际贸易中,除非供应商拥有对商品的垄断,否则商品销售的一般原则是使用顾客的语言。我们在许多进口产品包装箱里都会发现用汉语写的说明书。近两年中国人出境旅游渐成风尚,汉语的旅游说明文字也在世界许多地方出现了。除了其他文化的人使用汉语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以外,我们还知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种。讲汉语的华人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汉语在东南亚叫华语,在台湾等地叫国语)。当然,不能仅仅根据使用某种语言的绝对人口数字来说明这种语言是否具有国际影响,而主要应该看其使用范围是否超出了它的国界,是否具有国际意义。我们不妨看一下东南亚华语社会的经济特点。因为这儿的情况比较具有典型意义。The Economist (经济学家杂志)(9 March 1996)上的一篇分析文章说:“菲律宾的华裔只占这个国家人口的1%,但却控制了一半以上的股票市场。在印度尼西亚,这个比例是4%75%;在马来西亚是32%60%;在泰国,华人占有这个国家一半的财富。现在这一趋势已经进入到越南,老挝,柬埔寨。据估计,51百万海外华人拥有达到7千亿美元的经济实力。”(转引自David Graddol 1999)中国内地同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不少国家,和非洲的一些地区,北美和南美的许多地区都有大量贸易往来。许多华商之间的贸易是用汉语进行的。汉语的影响面显然超出中国国境,具有区域性特点。

经济关系的变化对语言使用的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吸引力也在增强。世界上使用汉语的场合越来越多。近年来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热潮有增无减。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继续增长,有专家预测汉语会成为环绕中国,以东南亚为主要贸易区的这样一个较大的,富有活力的区域通用语(regional language)。在这一区域范围内,汉语将是英语的有力挑战者。20025月,中国与东盟开始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这个自由贸易区拥有17亿人口,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么大的一个区域里,人们会使用什么语言作为通用语,将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通用语一定会对世界语言的使用状况有重要的影响。虽然现在就对这一问题做出明确判断为时尚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选择何种语言作通用语与这个地区的共有文化观,这个地区自身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

对英语构成区域性挑战的还不仅是汉语。西班牙语在美国是第二大语言,且使用人数增长之快超过英语。另外在美国以外,西班牙语还是南美许多国家的一种共同语。英国学者David Graddol 在他所著的The Future of English (《英语的未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一书中分析了南美西班牙语的发展趋势。书中指出,1991年签署的墨尔科所地区贸易协定建立了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之间的共同市场。这份贸易协定几乎确定了西班牙语作为该地区通用语的地位。(巴西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就已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现在几个邻近国家为了更方便地进行交流,都在努力学习邻国的语言,而西班牙语在这一地区一直具有较大影响。)巴西国家工业委员会下属的全体外贸人员都学起了西班牙语。西班牙语成了他们外贸业务中使用的主要语言。许多迹象表明,西班牙语是目前各种语言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语言。作为这个范围内的区域通用语,西班牙语成了英语的有力挑战者。

Graddol判断说,“现阶段的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倾向使用英语,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国际贸易往来都是在世界经济的三巨头(北美,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然而下一阶段,受到青睐的将可能是地区性语言了。英语很可能会从现在的霸主宝座上被挤下来。由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英语的需求将不会向人们想象的那样旺盛。”英语仍将是国际间的主要通用语,但它不会是独一无二的全球通用语。Graddol50年后,即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世界主要语言有一个预测。在将经济、人口,以及潜在的语言流动变化等多重因素都考虑进去的情况下,他预测,到2050年,世界语言结构的金字塔将由四个层次的语言组成。金字塔的塔顶为五大主要语言:它们是汉语、印第/乌尔都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塔顶之下的第二层是区域性语言(the languages of major trade blocs即主要贸易圈内的语言)。主要有阿拉伯语、英语、汉语、马来语、俄语、西班牙语。在这之下,处在金字塔中下层的,是90多种使用于220个民族国家的民族语言。金字塔的底部,是近千种地方语言,有些是政府承认的,有些甚至没有获得官方地位。(David Graddol 1999)如果世界不发生大的政治军事变故,50年后世界语言使用的格局很有可能发展成如Graddol 所预测的那样。换句话说,今天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会有一批世界性的通用语出现在世人面前。英语只是其中之一。

 

英语在中国如何定位

英语既然不是全球唯一通用语,甚至在华语贸易圈内并不处于绝对的通用语地位,它对于中国的影响也就不是那么广泛深入。对于它是第二语言还是外语就是可以讨论的,而且应该不会太难。

所谓第二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语言教学界所称的第二语言一般指对其狭义的理解,即一个人在非本族语国家里要面对的非本族语。例如从非英语地区移民到美国,英国,或者加拿大等英语国家的人,英语对他们而言就是第二语言。而广义的第二语言即泛指的第二语言。它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以外的任何一种语言。例如对我国的朝鲜族人,或是藏族人来说,汉语普通话就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这里,我们只有讨论狭义的第二语言才有意义。

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社团从使用一种语言向使用另一种语言转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Crystal 1997Graddol 1999, Jean Aitchison 1997)通常的情况是,先是一个社团中的部分人为显示某种优越,或出于特殊场合的交际需要,在使用母语时掺杂某主要外语的一些词汇,短语等(最流行的如英语的BYE BYE , OK, COOL, Ladies and Gentlemen, IT,CEO, WTO 等)。逐渐这种外语的某些句子结构会被引入到母语中,如带有浓厚英语色彩的汉语句子“该主张已被重复过多次。”(比较:This claim has been repeated many times)。青年人是语言流动变化的主体中最活跃的因素。使语言发生表面变化的情形一般会先从青少年身上表现出来。年轻的一代把他们形成的语言习惯带入成年社会,而接下来的青年一代又会有新的借用那门外语的方式。随着借用该外语表达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个社团中会形成一种大量使用该外语的需要。这时它就有逐渐成为第二语言的可能。但是世界语言发展的历史证明,尽管词汇的变化,甚至句子结构的变化有可能在若干年或几十年中实现,但整个语言(地位)的转变确实必须经过好几代人的一个长时间。我们可以根据AtchisonGraddol的观点勾画一下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地位转变的大致历程:作为主要外语(10-100年)-----成为第二语言,并在该文化中逐渐形成与第一语言并列的双语现象(30-80年)----成为主要语言。 这个语言转变历程的描述参照了Aitchison Language Change: Progress or Decay?一书中的研究。但Aitchison 研究的主要是同一语族内(也包括不同语言之间)的语言变化现象,对我们只有借鉴作用。

根据 Aichison的研究,一种新语言一旦在某个文化里成了第二语言,它距离双语的地位也就不远了。因为青年人更愿意使用新的语言,一两代人以后,使用原来第一语言的人会逐渐感到越来越不得势,而使用新语言(即第二语言)的人逐渐将其抬高到与第一语言并驾齐驱的双语地位。语言总是和文化共生的。随着新的表达方法,新的句式进入一种文化,社会生活方式的许多其他成分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这个文化。最后,不仅原先的第一语言遭到瓦解,第一语言所反映、所依托的文化也将逐渐遭到瓦解。语言史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两个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具有悬殊差距的社团中。汉语和英语属于距离较大的不同语族,两种语言都具有强大的历史文化优势。在今天英汉语地区之间的经济鸿沟正在趋向缩小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其中一种语言在另一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情况。换句话说,就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而言,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英语在中国都只是一门外语(或主要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仅有社会语言学的意义,还有应用语言学的意义。Stern在其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基本概念》)一书中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对第二语言有这样的界说:

第二语言在学习所在地通常有官方地位和公认的社会功能,学习第二语言通常是为了全面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学习第二语言有充分的语言环境支持,通常可以在自然环境下习得。(转引自陈昌义,2001

这个描述符合外语教学界通常所讨论的第二外语的特点。下面分别对照以上Stern所提的诸要件考察一下英语在我国是否第二语言。

1、英语在我国没有官方地位(根据上文对英语地位的讨论,可以确认,英语几乎没有在我国获得官方通用语地位的可能。);

2、英语在我国缺乏公认的社会功能。英语仅在部分场合如一些国际研讨会,商品交易会,产品广告,还有部分商店招牌,部分大都市的少量社会服务等方面有一定社会功能。但这不能代表“公认的社会功能”这一概念,因为它对我国社会的基本运转没有大的影响力;

3、目前绝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参加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多项调查表明,我国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只有少部分人学英语是为了后天获取科技信息,更好地参与经济建设。还有少部分是为了出国留学;

4、我国的大多数地方严重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支持,学生不可能在自然环境下习得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几乎是所有讨论中国的英语教学的人士们的共识。也是认定英语为外语的一个重要标志。与语言环境相关,学习者所获得的语言的输入量很有限。很多开设英语课的地方至今连录音机还是老师轮流取用。中小学生是最大的英语学习群体。他们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每天接触英语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接触到的英语的形式主要除了课本上有限的人为编造的语言表达以外,就是老师不太标准的口语;接触的英语内容一半以上是语法练习。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可能让学生自然习得英语?

以上分析的是中国的实际国情。它表明,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英语不具备第二语言的条件,还不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把英语作为外语对待,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来掌握英语,而不是让他们象习得母语那样习得英语。

 

英语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性的语言,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通用语。但它会是怎样的一种通用语,却有讨论的必要。把它看作唯一的全球通用语,就有可能过分抬高它的地位而加重其他语言社会的焦虑情绪,同时在客观上也会影响汉语的地位和发展。如果进而把它看作第二语言,就有可能在外语教学中过分依赖习得模式,淡化系统性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有鉴于此,本文讨论了世界上除了英语以外的另外一些地方的主要语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分析了英语在中国的现状,分析了外语教学领域里的英语的地位。这些讨论和分析说明一个意思:英语并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全球通用语。世界上几个主要语言,例如汉语和西班牙语,对英语的一枝独秀局面构成挑战。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地区,英语甚至有可能不是主要的通用语。与此密切相关,英语在我国也就不是第二语言,而是一门外语。认识这一点对我们有重要意义。它将影响我们的语言政策,同时也将对我国英语教学的模式和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Aitchison, Jean   Language Change: Progress or Decay?  [M] (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步?) 语文出版社 1997

[2] Crystal, Davi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英语:全球通用语)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1

[3] Graddol, David  The Future of English (英语的未来)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陈昌义 “外语”与“第二语言”不能混为一谈 [J] 外语界2001(3)

[5] 范东生  二语习得与外语学习  [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8(3)

[6] 黄和斌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M]  译林出版社 2001

  

作者:范东生 安徽教育学院外语系  教授

联系地址:合肥市金寨路327号安徽教育学院外语系 

邮编:230061

电话:0551-2841615O; 0551-2822135 (H)

电子邮箱:fands@mail.hf.ah.cn 


侯老师:您好!

很偶然地,进入了您的网站。非常钦佩您所作的事业。我于去年发表一篇关于英语通用语地位的文章,还不成熟,但很想在此领域多做些思考。想和您交流一下,听听您的意见。早上要去上课,来不及多写。望批评指正。
范东生
        致
礼!
 
        fands
        fandongsheng@ahieedu.net.cn
          2003-07-28

范先生您好!Thank you for your e-mail 。欢迎您来WPL网站浏览,您表示感兴趣,愿交流,我很高兴。推动有诸多优越性的中文更广泛地走向世界,探索英语的两化,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极有意义的。相信能得到您和更多同志的大力支持。欢迎来稿或交流看法。顺致敬意。        侯永正 826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