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建立汉语汉字共同规范

 

由于中国大陆与台湾、港澳及海外华人使用不同字体、不同字形的汉字,造成一个中国人在实际上要学习两套不同汉字,甚至也要一个学汉字的外国人学习两套汉字。这种荒唐的局面还要持续多少年呢?作为一个中国语文工作者,尤其是从事对外华语教育的人,被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不仅给语文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而且还时时感到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人类历史已进入21世纪,面临信息高速公路的日益发展,汉字字体、字形不统一,给人与人的交流、人与机(电脑)的协作带来日益严重的影响。十多年来,海内外人士关于实现华语交际圈的汉字“书同文”的呼声不断,海峡两岸语文工作者也为此进行了不断努力,但终因种种原因在实质上并没有取得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为的给汉字的学术研究抹上一层泛政治化的色彩。1997年12月,在台北参加第五届世界华语文教育研讨会之际,我们海峡两岸的几位语文工作者联名发起筹备建立汉字“书同文”研究会,旨在联合各方有志之士共同促进汉字字体、字形之统一。1998年8月1日至3日,一批来自各地的语文工作者在上海举行第一次筹备会议,筹备组织一个民间的学术研究团体——汉字“书同文”研究会(注①)。三四年来,汉字“书同文”研究会先后在上海举行了三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目前汉字“书同文”研究会的成员遍及海峡两岸和大江南北。同时,汉字“书同文”学术研究工作室在上海虹口邢家桥南路253弄21号成立,作为研究会的工作场所。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仁人志士来支持、关心汉字“书同文”研究,早日实现海峡两岸汉字字体、字形的统一,让古老的汉字于21世纪到来之时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999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二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上,山东昌潍师专冯寿忠副教授在题为《“书同文”的标准问题琐议》论文中提出:汉字的“书同文”标准,大体应分为(1)字量标准;(2)字体标准;(3)字形标准;(4)字序标准;(5)字音标准;(6)字义标准。(注②)。冯先生对汉字“书同文”标准提出了新的看法,这是符合当前华语交际圈内的汉字“书不同文”的现状和如何全面实现“书同文字”需要的。本文主要讨论台湾海峡两岸现行汉字的字体、字形如何统一的问题。

 

两岸现行汉字字体统一问题

两岸现行汉字字体不同,主要指:中国大陆使用的“规范汉字”包括有两种字体:一是简化字,二是指未被简化的繁体字,有人叫作“传承字”。这两种字体不少是经过1955年12月废除异体字处理后的选用字。

目前公布使用的字表主要有:

(1)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1988年3月联合发布。该表共收7000个汉字。

(2)       简化字总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64年5月编印,1986年10月修订。该表共收简化字2235个。

(3)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12月联合发布。该表收异体字810组,淘汰1055个异体字,确定810个选用字。

台湾现行汉字并无繁简两种不同字体,只有一种标准字体,即1982年9月公布启用的《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收字4808个;1982年12月编成的《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收字6341个。1994年7月经过修订后公布《国字标准字体宋体母稿》,收常用字4808个,次常用字6343个,罕用字3405个,异体字2455个。当然,标准字体的确定有不少字也是经过了字体的比较和选择。此外,台湾在1979年5月公布《标准行书范本》,共收手写行书字4010个,其中有简体字700多个。

研究两岸现行汉字字体的统一,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甲、大陆简化字与台湾标准字如何统一。乙、大陆繁体字(传承字)与台湾标准字字体不同者如何统一。

甲、大陆简化字与台湾标准字如何统一

大陆在五十年代进行文字改革,当时确定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是:精简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精简汉字又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精简汉字的字数,就是对一字多形的汉字进行研究,确定选用字,淘汰异体字,其成果是1955年12月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该表收异体字810组,每组最少2个字,最多6个字,合计1865个字;确定选用字810个,淘汰1055个异体字。二是精简汉字的笔画,就是把简化字作为规范字体。经过反复研究试用,最后形成《简化字总表》,共有2235个简化字,同时停止相关的2000多个繁体字在正式场合使用。

简化字的公布和使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不仅在海外,就是在大陆,人们对简化字的研究和评论从未中断过。众所周知,文字字体一旦确定,一定要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经常变动修改,就会造成极大的混乱。人们提出的种种意见,主要是在学术研究范围内。一旦时机成熟,海峡两岸或汉字文化圈的有关部门应该举行讨论和研究,共同规范汉语汉字,才能取得良好的有效成果。

对于大陆的2000多个简化字,可以采取一分为三的分析:应该肯定其中的三分之二是合理的,应当保留使用,并且可以推广到大陆以外地区采用;对于其余三分之一的简化字,有一部分要废除不用,恢复原来的繁体字;有一部分要作修改或改造,使之合理化,便于学习和使用。

(一)应该肯定三分之二简化字是合理的,便于人们的学习和使用。这有五大理由:

理由之一:这部分简化字已在民间流行几百年,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有不少是符合“六书”字理的。

《简化字总表》共有三个分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类推简化得出的1754个简化字。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对个别字作了调整,总字数为2235个。我们分析的时候,主要看第一表和第二表的484个简化字,类推简化字不必再一一分析了。

当初汉字简化的时候,曾给简化方法和原则作过四条规定:

一、整理选定已经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并根据已有简体字的简化规律加以适当的补充。

二、所选定补充的简体字,以楷体为主,间或采取行书、草书,但必须注意容易书写便于印刷。

三、简体字的选定和补充,以最常用的汉字为限,不必为每一繁难的汉字制作简体。

四、简体字选定后,由教育部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实行。(注③)。

  就是说,简化字的来源是已经通行的简体字和根据这些简体字的简化规律加以适当补充的新简体字;并且强调以楷体为主,要注意容易书写和便于印刷,还要限制在常用字范围内。现在看来这四条规定基本上是好的。符合这些规定的简化字大约占500个简化字的三分之二,是比较合乎“六书”字理,便于学习和使用的。这类简化字大致可分为9类:

1.恢复古代本字或通用字,使用时不会发生歧义,例如:万(〓),启(〓),众(〓),从(〓),云(〓),电(〓),尔(〓),亩(〓),无(〓),丰(〓)。

2.已约定俗成不易产生歧义的同音假借字,例如:几(〓),台(〓),淀(〓),坟(〓),范(〓),划(〓),筑(〓)。

3.已约定俗成的流行多年的特征字,例如:币(〓),体(〓),击(〓),衅(〓),卫(〓),听(〓),旧(〓)归(〓)。

4.可以制版印刷的草书楷写字,例如:兰(〓),农(〓),写(〓),韦(〓),龟(〓),东(〓),麦(〓),龙(〓),灵(〓),寿(〓),苏(〓)。

5.新造会意字,例如:尘(〓),灭(〓),灶(〓),庆(〓),厌(〓),伞(〓),阴(阴),阳(阳),双(双),宝(宝),丛(丛),蚕(蚕),笔(笔)。

6.新造形声字,例如:硷(〓),洁(〓),惊(〓),亿(〓),痈(〓),审(〓),衬(〓),灯(〓),袄(〓),邮(〓),毡(〓),胶(〓),牺(〓)。

7.省略某个部件的简化字,例如:

省下:巩(〓),业(〓)  省上:画(〓),处(〓)  省左:条(〓),亏(〓),

省右:乡(〓),籴(〓)  省中间:寻(〓),奋(〓)省外 :与(〓),开(〓)

省右下角:妇(〓)      省右上角:盘(〓)       省左下角:爷(〓)

省左上角:恳(〓),     先省再简:杂(〓),关(〓),显(〓)

8.简化某个部件的简化字,例如:

简右:协(〓),这(〓)简左:辞(〓),郑(〓)简上:梦(〓),参(〓)

简下:罗(〓),属(〓)简内:庙(〓),疖(〓)简外:办(〓),问(〓)

9.以部件简代全字,例如:声(〓),凿(〓),虫(〓),医(〓)。

由此看来,多数简化字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不少也是符合“六书”字理的。

(由于电脑技术原因,许多繁体字打不出,只好空着。)

应该说明,上述分类不是绝对的,有的方法不一定令人信服的,有的也不完全符合“六书”字理,也有的简化字同时兼有多种简化方法,如:“归(〓)”也可以看作草书楷写,“乡(〓)”也可以看作以部件简代全字。这些占全部简化字的三分之二的简化字,大多数是已在民间流传和使用了很长时间,已经约定俗成,已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有不少字是历代书法家所创造和习用,可以体现出方块汉字的字体美感。所以,我们不应该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否定。

理由之二,这批简化字已在大陆使用了40多年,大陆十多亿人民(特别是五十岁以下的近10亿人)一直在学习和使用,是没有任何力量和任何人可以去改变这一现状的。

理由之三,这批简化字大多数与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的简体字相同的。据统计,《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有324个简体字,其中有279个与现行大陆简化字基本一样,有40多个与现行大陆简化字相似,只有少数几个字,例如:碱(硷),广(庵),〓(算),〓(答),〓(儒),〓(卒),〓(留),完全不一样,其实可以吸收补充为现行简化字。关于这两个简化字表之间的传承关系,台湾学者李田井先生在《珍惜两岸文字统一的契机》一文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衷心企盼中国文字统一的此时,我们惊喜地发现‘简体字’的始倡者、推行者、完美方案的设计者及长程发展的规划者,原来都是中华民国政府!”李先生呼吁台湾当局:“为慎将原案324字重新评估推行于台,立可形成两岸文字基本统一之局。”(注④)也就是说,简化汉字的版权乃是国共两党政府所共有,现在应该同属于台湾海峡两岸;历史告诉我们,汉字及其简化本来就不带任何政治色彩,汉字是全民族所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是全民所共同使用的汉语书写符号。历史到了21世纪,处在信息为全民共享的时代,如果谁还要坚持给汉字、简化汉字圈定政治域位,那肯定是一个无知的政客,必将为人民唾弃,为历史所不容。

理由之四,台湾在1980年公布了一个《标准行书范本》,这是让民众在手写汉字时有一个参照的标准。由政府公布的字表是一种印刷字体表,它的颁布和使用有利于文字的正确使用,有利于出版物和一切文化教育在全社会的共同认同和推广;但是民众要书写汉字,却往往不受此种标准所限制,这是中外古今概莫能外的。台湾《标准行书范本》的公布,为广大民众手写汉字作出了一个规范,是一件有益于文化的好事。陈立夫先生在为《标准行书范本》所写的序言中说:希望青少年同学,能用心摹拟;社会人士,有意习行书者亦可据以为准。若干年后,中华文字之手写字形,能举国一致;海外侨胞,亦一同推行,长使中华民族在“书同文、字同形、语同音”的大一统之下,更加凝固团结,千年万世,永垂无疆之朽。(注⑤)据统计《标准行书范本》共收字4010个,其中简体字约有700多个。这700多个简体字,与大陆简化字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共有563个,占《简化字总表》简化字的24.8%;还有近似的简体字131个,两者合计有694个,要占30.5%。此外,《标准行书范本》还有一些不同于大陆简化字的简体字,如:〓(历)、〓(亚)、〓(柬)、板(攀)等,这样看来,目前台湾社会通用的简体字就不少了。再据台湾社会及电视、电影及书刊上使用的汉字情况来看,简化字大有发展的趋势。笔者1997年12月去台北参加第五届世界华语教育研讨会,从访问、接触到台北市民、中学师生来看,他们告诉我简体字在社会上是十分流行的。这样看来,两岸人民共同接受简化字的基础是比较广泛的。这也为未来的两岸“书同文字”提供了扎实的社会基础。

理由之五,大陆简化字也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国家所认可,他们先后正式公布了以中国大陆《简化字总表》为基础的简化汉字表,作为在教育、报刊杂志上正式使用的文字。可见中国大陆的简化汉字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有更多的国家承认和使用简化汉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汉字吗?由此可见,中国大陆《简化字总表》所包括的2000多个简化字,正逐步走向世界,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将有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学习、使用简化汉字。中国大陆在五十年代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以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作为国家标准,1982年又由国际标准化(ISO)发表由该组织成员国投票表决通过成为国际标准。1998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的中文目录由Wade—Giles系统改为汉语拼音以后,1999年台湾也决定从实用出发,全部地名、路牌、广告改用汉语拼音,以代替沿用了几十年的注音符号和1986年公布的《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注⑥)这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也为两岸实现“书同文字”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我们有理由期待海峡两岸在不久的将来在解决汉字字体、字形统一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

(二)对于约占三分之一的不合理简化字应采取或废除或修正的方法,使汉字简化走向优化。

  多年来,对于汉字改革的评论真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汉字的发展和改革的主要趋势是简化,也有人说汉字的发展和改革的主要趋势是繁化。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失之偏颇,我赞成“优化”一说。著名学者王宁先生认为,优化就是既保持汉字的系统性和表意示源功能与字符的区别度,又顾及字符的流通程度,在此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笔画。(注⑦)如果我们以此来衡量大陆现行简化字,应该对约占三分之一的简化字采取或废除或修正的方法。这部分简化字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1.不符合汉字的表意性及“六书”字理的简化字基本上应予废除。中国大陆的汉字简化,曾经有人主张先大量地简化汉字的笔画,以破坏汉字的表意性,从而为拼音文字的实行开辟道路。在这种思想干扰下,汉字的简化一度出现过混乱:有人曾规定把汉字的笔画精简到10画以内,1964年公布的“一简”字表就有一些笔画很少、字形不伦不类的“怪字”,1979年公布的“二简”草案更是大量出现不像汉字的“残疾字”。早在1938年,著名学者王力先生就曾经指出:“无论是谁,如果他抱定至多不过10画(或6、7画)的主张去改造汉字,一定会走上‘绝径’的”。(注⑧)“二简”方案的夭折,“一简”的一些简化字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目前社会用字混乱的现象,都印证了王力先生的话是多么正确!

这类简化字有:

1)字体残缺不全,破坏方块汉字的字体美感,如:厂(〓),儿(〓),飞(〓),仑(〓),仓(〓),产(〓),广(〓),头(〓),气(〓)严(〓)。

“儿”字,甲骨文指的上面是婴儿的头部与上身,下面是婴儿的下肢,现在简化字把婴儿的上身(脑袋)给丢了,只剩下两只脚;而且“儿”又与旧的注音符号“儿”相同,完全不是一个汉字了。“仑(〓)”与“仓(〓)”的原字笔画就未超过10画,写起来也不繁,又能显示出方块字的美感,实在多此一简;这两个简化字,几十年来人们写起来经常会混淆,遍及大陆城乡的墙上到处可以看到“仑库”、“抡收抡种”、“宁波北仓港”等十分刺眼的大标语!

2)为简一二画而多出一个异体字,如:夹(〓),呙(〓),鸟(〓),乌(〓),来(〓),壮(〓)。

3)为了省几画而多出一个部件(偏旁),如:尧(〓),“尧”字的上部既区别于“戈”,又不同于“弋”,人为给汉字制造一个新的部件,又不便称谓它,也容易写错,真是得不偿失。著名学者简宗梧说得好:如果放弃了“六书”,汉字成为一画至三十几画错综线条组成的符号,没有条理,没有系统,那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注⑨)所以笔者的意见,应该废除上述17个简化字,恢复与之相关的繁体字。

4)滥用符号简代,造成字理混乱,如:

a.滥用“又”字的简化字达到21个之多:双(〓),树(〓),轰(〓),聂(〓),圣(〓),变(〓),发(〓),仅(〓),汉(〓),叹(〓),艰(〓),难(〓),对(〓),戏(〓),鸡(〓),邓(〓),凤(〓),观(〓),劝(〓),权(〓),欢(〓)。

b.滥用“云”的有6个:动(〓),层(〓),坛(〓),尝(〓),运(〓),酝(〓)。

c.滥用“×”有5个:区(〓),风(〓),赵(〓),冈(〓),卤(〓)。

笔者认为:

a,可以废除大部分以“又”为符号的简化字,保留“双、圣、发、变”等;可以用“关”作为“观、欢、劝”的左边简化,并且可以类推简化“灌、罐、獾、颧”等;

b,只保留坛(坛),废除其余5个简化字。

c.只保留“卤”一个字。2.理顺简化字的简化规律,优化简化字系统。

1) 减少非对称繁简字的数量。

简化字大多有与之相对称的繁体字,但也有不少是多对一或多对多简化的,人们称之为“非对称繁简字”,共有120组之多。(注⑩11)这类简化字在学习和使用中最容易引起混乱,也最为人们所批评,有必要作全面的分析和调整。这类对称繁简字,大致可分析成几种情况:

    a,早已约定俗成的:丰(〓),几(〓),万(〓),与(〓),郁(〓),云(〓)。

    b,已为大家所接受的:台(〓),党(〓)。

    c,使用中不易混淆的:摆(摆脱与衣摆),冲(冲锋与冲压),冬(冬天与冬冬响)。

    d,可借助上下文理解的:团(团结与糕团),出(出戏与一出戏),借(借物与借口)。

    e,容易引起混淆的:脏(心脏与肮脏),纤(纤维与〓夫),适(适当与南宫适),历(历史与日〓)发(发财与头〓),斗(烟斗与 〓争),板(木板与老〓)。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对这些非对称繁简字作一个分析和调整。

2) 减少影响汉字结构体例的简化字。

汉字的体系严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简化一二画,而影响到整个汉字体系,造成汉字结构体例的混乱和简化字自身规律的矛盾,这给人们学习和使用带来负面影响是很大的。这里只举出若干个问题比较严重的简化字来说明。

a,有些简化字缺乏应有的规律,造成学习的各种困难,例如:“〓”简作“购”,“〓”却简作“讲”。“〓”简作“标”,“〓”简作“际”,但“察”不能简作“宗”。“〓”简作“敌”,“〓”简作“适”,但“滴”不能简作“活”,“摘”也不能“简”作“括”。“〓”简作“渊”,但“〓”却简作“萧”,自相矛盾,可类推简化;“〓”也可类推简化。“〓”简作“跃”,但“耀、曜、濯”没有简化。“〓”简作“碍”,“〓”却简作“拟”,“  ”却简作“痴”。“〓”简作“赏”,“〓”却简作“偿”。

这类简化只是从单个汉字出发简省几画,但却打乱了整个汉字的原有体例,汉字的结构因此而繁化了,这可以说是达到了简化的目的了吗?

b,类推简化常有变例,令人无所适从。

《简化字总表》第三表所列1700多个简化字,都是按第二表的简化字类推出来的,多数类推字有规律可循,例如:〓简作贝,由此类推出142个简化字;但也有不少类推简化字常有变例。

    例如:从“〓”可类推出“呙”,但过(过)、挝(挝)却例外。

   从“〓”可类推出“监”,但“〓”却简作“舰”。

   从“〓”可类推出“节”,但“〓”却简作“疖”。

c,有的汉字应该类推简化却没有按例类推简化,令人费解。例如:“〓”已简作“层”,但“蹭、憎、缯、赠”却未简,故“〓”可不简。“〓、〓”已简作“忆、亿”,但“噫、臆、癔”却没有类推简化。“〓、〓”已简作“据、剧”,但“遽”等却没有类推简化。

事实上,许多汉字的简化是不必类推也不能类推的;甚至有些汉字本身也没有简化的必要,如:“〓”不必简作“层”,“〓”也不必简作“敌”,(〓简作辞、〓简作乱就有必要)。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说过:简化笔画有好处,但是好处不大,不是有利而无弊。又说,近二十年来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对简化的效果重新进行全面的现实的估计,对汉字作全盘的整理。(注12)

对简化字的整理应该有一个优化的标准,我在《试订〈统一汉字总表〉》(注13)一文中曾经归纳出汉字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理想要求有五点:

    a,便于认识,也便于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汉字(包括简化字)继续保持它是表意文字的特点,应该符合由古传今的“六书”字理。

b,便于书写,也便于发展书法艺术,同时应有利于排字印刷,要尽量保持汉字的方块字形。

c,便于记录语言,要求符合汉字表意性这个根本特点。

d,便于机器处理。中文进入电脑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这就要求从笔画到部件到整个字体都必须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为结束目前汉字编码“万马奔腾”的局面,为编制大家都能接受的统一的汉字电脑编码创造条件。

e,还要有利于外国特别是汉字文化圈的国家的汉字教学和文字改革。我们正式公布的标准汉字(包括简化字)能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使用汉字的典范和依据,为汉字走向世界,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创造条件,为创造一套超语言的国际通用的汉字体系而提供样板。(注14)这就是优化的标准和原则。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现在是到了应该对简化字作一个全面整理的时候了。这个整理范围,应该包括大陆的《简化字总表》,也应该包括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和1979年的《标准行书范本》。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第一步可以从减少非对称繁简汉字数量和废除几十个严重破坏汉字表意性的简化字入手。因为这两种简化字最为人们所诟病,也是目前引起社会用字混乱的罪魁祸首,同时又是港台及海外人士最反感的简化字。各方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如果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余下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应该是实现两岸现行汉字字体、字形统一的第一步。

乙、大陆繁体字(传承字)与台湾标准字字体不同者如何统一

两岸现行汉字字体的差异,简化字与繁体字是主要的、大量的;但是台湾标准字(繁体字)与大陆繁体字(传承字)已经分别经过多次的整理,二者之间也有不少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两岸的选用字不同而造成的。

    (一)大陆在1955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共收异体字810组,每组最少2个字,最多6个字,共1865个字,经过整理后精简去1055个字,确定选用字810个。其实,汉字的异体现象由来已久,一字多形的字很多。《康熙字典》4万多字中竟有2万多个异体字。据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与四川辞书出版社合编)附录所收的异体字表,共收列异体字达11900组之多,主要是汇集了历来古籍上的异体字。《一异表》淘汰了常见的1055个异体字,以后又对少量异体字的取舍作过一些修订,为汉字的规范化做了一件好事。但是这样一来,却因为选用字的不同也造成了两岸繁体字的差异。如:

大陆携却台湾〓〓大陆笋韵台 湾〓大 陆泪耻台湾〓〓大陆秘寺台湾〓〓

  大陆确定选用字的原则是从俗从简,台湾整理字体的原则是选用符合传统字源的字体;这与两岸汉字的部首因所循原则不同(大陆以书写为便,台湾以字义为重)而异是一样道理的。就上述例字而言,双方是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

    同时《一异表》确定采用笔画少的选用字,客观上这些字也就成为简化字,据统计有39个之多。例如:杰(〓),占(〓),周(〓)布(〓)。

    (二)台湾确定标准字体时,对有些字体采取慎重的态度,把义近而不同的两个字同时作标准字,从而避免了在使用时产生混淆字义的现象。例如:杰与〓 ,游与〓 ,它与 〓,升与〓 ,周与 〓,占与〓 都作为标准字。

    (三)大陆还把一些生辟的地名用字改为通俗的代用字,也造成两岸若干地名用字字体的不同。例如:

铁骊——铁力      瑷珲——爱辉      虔南——全南      新喻——新余      鄱阳——波阳  郁林——玉林      呷洛——甘洛      沔县——勉县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不是我们语文工作者的事了。

(四)可适当吸收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汉字字体。

日本政府1981年10月公布的常用汉字有1945个,其中有不少简化得比较好的简体字可以吸收使用。例如:〓简作〓,并类推简化扩、矿。又例如:〓(尧),还能类推简化挠、晓。

韩国的汉字,据韩国驻上海领事馆向笔者提供的一个字表共有1800个汉字,似乎没有简体字。1999年2月,韩国政府根据“百万人签名运动”的要求,正式发布关于推广汉字的法令。可以想象,韩国的汉字及其改革将会有新的进展;如果在这个时候,汉字文化圈的学者坐在一起共同讨论,相信韩国的汉字不会出现如同中国、日本那样的混乱。早在1994年,当时的韩国总统金泳三就提出建议:统一在中韩日三国所使用的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同年9月,国际汉字振兴协会在汉城举行国际研讨会,有人说,中韩日三国可以选定的常用汉字在2000个左右,其中1569个字是通用的,据统计只有845个汉字字体是完全相同的。(注15)可见统一常用汉字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新加坡在1969年推出的第一个《简化字表》收字498个;1976年公布修订后的《简体字总表》,全面引进了中国大陆的《简化字总表》中的2248个简化字,还保留了新加坡特有的11个简体字,其中简化得比较好的可以吸收使用,例如:〓(答),〓(覆)(中国大陆原简作“复”,后又恢复繁体)。又如 〓(留),可以类推简化榴,还有 〓(算),咀(嘴),〓(飞),〓(裤)等。(注16)

 

 

两岸现行汉字字形统一问题

两岸现行汉字字形不同,主要是指大陆改革部分汉字的旧字形,改用新字形;台湾仍沿用原有的字形,甚至个别汉字还在用很旧的字形。

甲、中国大陆改用新字形。

1964年5月编成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了6196个印刷通用字的宋体字形。当时这个字表只发到有关部门,绝大多数使用汉字的人不知这个字表。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汉字7000个,把多年来使用、研究汉字字形成果汇总成表,其中规定使用新字形71个,涉及到汉字就有几百个。(注17)

新字形的取形标准是:

    1.同一个宋体字有不同结构的,选择一个便于辨认的、便于书写的形体。

2.同一个字宋体和楷体笔画结构不同,宋体尽可能接近楷体。

3.不完全根据文字学传统。

新旧字形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减少笔画,断笔改为连笔。如:礻(示)、吕(〓)、艹(+ +)。

2)改变笔画的形状。如:匀(〓)、令(〓)。

3)改变某些字的部件。如:没(〓)、黄(〓)、奥(〓)、傲(〓)。

4)改变某些字的结构布局(构形方式)。如:麸(〓)。

5)确定某些字的笔顺。如:乃(横、折、折、钩——撇)

   北(竖—短横、提—短撇—竖弯钩)。

这些汉字由于规定使用新字形,就与台湾的汉字在字形上产生了差异。例如:部首“+ +”改为“艹”,由此而涉及到“艹”字头的汉字达1000多个。

又如:“〓”改作“吕”,就会涉及到“宫、营、侣”等。

乙、台湾地区也从1973年开始整理字形,其基本精神依循中国文字的历史传统。主要是:

1.符合字源结构,遇有正、俗之分,大多从正。如:别(〓)。

2.符合书法美学,改变传统宋体。如:一字之中,尽量避免有两“捺”同时出现,许多字形中有“捺”的也改为“长点”;其他仅有一“捺”的字形,也基于偏旁必须保持一致的原因改作“长点”来代替;只有个别字,例如:“趁、衾、逾”还保留两“捺”。

3.个别汉字仍固守旧传统。例如:“肖、消、俏”及所有属“肉”部的,都沿用作“  ”,涉及汉字几百个,比《康熙字典》还要守旧。

4.台湾汉字也有不少选用俗体的,在这方面两岸的字形都走到一起来了。如:弃“  ”取“痴”、弃“〓”取“灶”、弃“〓”取“晒”。这些汉字都被两岸规定为标准字体。

从这些分析来看,虽然两岸汉字新旧字形的差异所涉及的汉字字数要超过两岸不同字体汉字的数量,但由于新旧字形之差大多比较细微,并不影响人们的阅读和使用,所以没有引起广大民众的注意;但是恐怕对汉字电脑输入会有些影响。两岸汉字字形的差异如何统一也应该通过研究讨论来解决,但较之两岸字体的差异来说尚属其次,可以在先解决两岸字体差异之后再来解决。

再简化若干个20画左右的常用繁体字

常用字中20画左右的繁体字,也有必要进行简化。例如:嚼、囊、孽、懿、攫、曦、灌、瀚、疆、矗、糯、纂、羸、羹、蘸、蠹、赣、躏、霸、露、霾、髓、鳜、麟、鹰、藏。

在两岸讨论汉字字体、字形统一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使整个汉字体例的优化。我指的是为了适应汉字输入电脑的需要,有必要再简化若干个笔画繁多的繁体字,可以大大有利于汉字的学习和使用。

  1991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了“海峡两岸汉字学术交流会”,结束了台湾与大陆汉字学界相互隔绝音讯的状态,开始了首次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与会学者认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汉字学界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和交流,对于进一步搞好汉字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使用汉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18)这次会议至今快要十年了,尽管十年来海内外学者要求实现海峡两岸汉字“书同文”的呼声和种种努力从未间断,可是两岸汉字字体、字形的统一却迄今尚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其主要原因有二条:一是两岸当局都把政治色彩涂抹到汉字研究领域中去,使两岸学者很难向前迈进。二是一些学者不能丢弃个人患得患失和种种顾虑,对“书同文”事业缺乏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汉字“书同文”研究会(注19)的几十位同仁,自发组织起来讨论和研究“书同文”,每年8月在上海举行学术研讨会,已撰写几十篇论文,并准备编印出版,真可谓“小人物做大事情”。史有为先生说:21世纪向华人和汉语汉字提出严酷的挑战,我们如果不能排除小我,牺牲部分,以获胜全局,达至世界一等的一极,那就必将陷入困守小我,抱残守缺,被动挨打沦为二等民族、二等国家的境地。(注20)为此,我们再次呼吁海内外语文工作者,关心和参加汉字“书同文”的学术研究;呼吁海内外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士,关心和支持汉字“书同文”大业,共同努力争取在最近二、三年内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作为第一步,我们建议两岸三地语文学术团体和学者专家联合举行研讨会,首先研究减少非对称繁简字数量的课题,取得突破之后,第二步再研究简化字的整理和优化以及两岸汉字字体、字形的统一,继而推动汉字文化圈内汉字“书同文”的早日实现!

注释:

    ①周胜鸿:《汉字“书同文”研究会筹备会议在上海举行》香港《词库建设通讯》第17期第27页,1998年9月出版。

②冯寿忠《汉字“书同文”的标准问题琐议》,《第二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论文汇集》第15页,1999年8月。

③易熙吾《简体字的几个问题》,中华书局《中国文字改革问题》第32页,1953年8月出版。

④《国文天地》第8卷第10期第24页,台北1993年3月出版。

⑤《标准行书范本》第2页,台湾书局1980年4月出版。

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第21期第2页,2000年3月编印。

⑦《汉字的优化和简化》《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⑧《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26页,语文出版社1987年出版。

⑨《汉字简化之商榷》《中华学苑》第41期第6页,1991年台北刊行。

⑩冯寿忠:《非对称繁简字对照表》《语文建设通讯》第53期。

  (11)鲍茂振:《“非对称繁简字对照表”补充》《语文建设通讯》第58期。

  (12)《汉字简化问题再认识》北京《光明日报》1978年6月16日。

  (13)《试订〈统一汉字总表〉》《语文建设通讯》第38期,1992年12月出版。

  (14)李行健:《汉字优缺点的再认识》同注⑧第136页。

     黄典诚:《汉字前途的我见》同注⑧第121页

  (15)北京《参考消息》1994年10月8日,上海《文汇报》1999年2月11日。

  (16)谢世涯(新加坡)《新中日简体字研究》第123页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17)冯寿忠:《汉字规范化教程》第159页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

  (18)《海峡两岸学者研讨汉字应用》北京《团结报》1991年9月7日。

  (19)汉字“书同文”研究会筹备组:上海浦东泾东新村4号302室(周胜鸿)

      E_mail:stw_z@citiz.net

   (20) 《新世纪汉语汉字之整合》《语文建设通讯》第5519984月出版。 

(原载台北《第五届世界华语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012月编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