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两岸文字统一的呼声

 

王熙元

 

    文字是一个族群的人彼此传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有了文字,古人的思想情感,古代的历史文化,才由文字的纪录而流传下来,成为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语言,而一个民族智慧的成长、文学的创作、历史的累积、文化的发扬,才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长期进展。

    中华民族聚居于亚洲大陆,累积了数千年生存发展的经验与智慧,而同样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字,堪称是举世无匹、独特而伟大的人类智慧之展现。每一个字都有独立的形体、独自的生命,这种大体依形命意、以笔画为结构主体的方块字,具有其他拼音文字所没有的许多优点,如方正、整齐、稳定、灵活、优美、意涵丰富等等,是值得我们炎黄子孙自豪而永远珍惜爱护的文化瑰宝。

    自一九四九年以来,中国国土的分裂,也造成中国文字的纷歧。如何扫除这一障碍,使两岸文字不再纷歧而趋于统一,是今后中国统一的首要工作,因为国土的统一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而统一的步骤,当先求文化理念的统一,次求经济生活的统一,再求政治制度的统一。而欲求文化统一,必须先求文字统一,这不只是学者的共识,也被政府纳为未来两岸交流政策重要的一环。

    两岸文字统一兹事体大,政府应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包括近程、中程与远程目标,如何促进统一的具体方法与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去推动与完成。在还没有看到政府擬订的统一方案之前,在民间已出现了这类方案,可见这是中国人共同关怀的大问题。就个人闻见所及,自称“三半朽”的旅美华人陈瑞祥老先生,他所提出的《替海峡两岸中文字统一试拟方案》,可能是最早的尝试。

    陈老先生是山东曹县人,平日潜心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字,认为文字是文化传承的符号,具有文化价值,不可任意拆散,以致抹煞原意。自以半朽之身,为中国统一后两岸文字之运用研拟方案,也尽中国人棉薄的心力。

    陈老先生以古稀高龄,犹热心关注中国文字的前途,殚精竭虑,为海峡两岸文字统一筹谋方策,其热爱中国文化的精神,令人敬佩与感动!近年我承乏先后担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主任,国文研究所所长,及文学院院长,因关怀中国文字的未来发展,及两岸文字统一的实质问题,曾先后与太平洋文化基金会、海峡交流基金会合办过学术研讨会及座谈会,以学者们的学术论文及众人的意见交流来凝聚国人的共识,作为未来进行两岸文字统合的参考。

    陈老先生在美国世界日报上看到新闻报导,得知这些消息,去年秋季,趁回国之便,将所撰试拟方案手稿,透过陈蓉蓉女士的介绍,希望我为老先生提供意见,如果能出版而公之于世,一则可以了却老先生一番心愿,二则可以提供国人参考。并有意请我执笔写序,我被老先生的热诚与关注文化的精神所感动,没有理由推辞,自当慨然允诺。

    仔细拜读过老先生的手稿之后,发觉他对我国文字既有研究,也有他独特的看法,尽管与传统的观念不同,专研文字的学者专家也许不会完全赞同,但他却也言之成理,并自成体系,如他将许慎的六书归并为三书,名称改为形象、形意、形声,便是很有创意的发明,乍看一定不能接受,因为严重违反传统,但仔细想想,便会觉得这意见如果对所有中国文字的构字原理都能涵盖说明,未始不是一种可以参酌的新说。

    至于六书中的转注、假借与造字无关,古人早已发现,如清儒戴东原便有“四体二用说”,意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或构字的法则,而转注、假借二者则是用字的法则。被老先生略去、而说许慎自己在《说文解字》中也没提到的“指事”,是因为许书所谓“象形”有两种:一种是具体的象物之形,一种是抽象的象事之形,前者便是六书中的象形,而后者则是六书中的指事,这是必须说明的,以免误怪前贤。

    又列举六类代表字音的族类系统,也就是以语根相同的字孳乳所生的形声字,有如父子兄弟般连贯排列而成同一个族类的文字系统,清儒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一书,编撰体例也类似这样的系统。听说老先生已编成一百六十六个族类文字系统,这一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的文字系统,将有助于中文电脑字库的设计与储存,若能依此族类系统编辑字书,则是比纯用部首、笔画编排方式更为科学而又实用的理想结构。

    老先生对中国文字予以定名,称之为“中文字”,撇开了两岸称呼上的歧异,目的在使双方都可以接受。其实大陆上习称汉字,而台湾则称国字,如使用“中国文字”,则此“中国”意指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绝非现今政治意义上的“中国”,这是不言可喻的。解释什么是部首,说得简明扼要,而且容易明白,他说:“部首者,中文字之字首、字尾、字边也。”举例也十分确当。

    所列字体选定的五个原则,应属简要可行,“字体越简越好”,固然是一个基本理念,但有时也不尽然,如例中“臺”之与“台”,用于地名如台湾、台北固可,若用之姓氏,则臺姓绝不可简写为“台”,因为他祖先姓臺而不姓台。相反的,正如种(音虫)姓不能写作种田、撒种的“種”一样,所以“種”字如简化为“种”,使用时也是有条件的。

    又“字数愈少愈好”的原则也是,如例中的“玩”与“顽”,其实用处不同,如玩弄、玩耍用“玩”,顽固、顽石则用“顽”,因“顽”字还有固执、无知的意思。“缄”与“笺”各有所用,如缄默、信笺;“餐”与“飧”音义不同,早餐、午餐、晚餐都可用“餐”,“飧”与“飱”则专指晚饭或熟食,音孙;“寧”与“甯”未必全同,如宁静、安宁用“寧”,“甯”则为姓氏,音泞,如春秋时卫国大夫甯武子。故有时不可取一舍一,勉强混同。

    早在二十多年前,当局便已开始整理国字,委托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经文字学者多年研究及讨论,订定常用国字标准字体,后又就次常用字、罕用字及异体字,各编成字表,由正中书局印行,供全国报纸、教科书采用,可以作为未来两岸文字统一的基准。

    自两岸开放交流以来,大陆的学术界、旅游业、工商业等,采用正统国字印刷书籍、宣传资料、广告等情形,已逐渐普遍,因为他们需要台港及海外华人接受他们的出版品与资讯,所以大陆开放对文字渐趋于传统应是有利的发展趋势。不过为了使两岸纷歧的文字形体早日趋于统一,需要一套方案去促使其成功,陈老先生所提出的一些具体意见,大体是就未来中国统一后的文字运用预定方策,是值得大家注意及参考的,其中对传统观念的批评,虽然有时不免主观,但足以代表他个人的看法。

    在未来的岁月里,两岸文字的统一,既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两岸甚至海外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愿望,因为唯有统一的文字,才能减少双方交流的障碍,才能充分达成意见与情感的沟通。至于如何逐步趋向文字的全面统一,政府需要厘定政策与办法,以有效促成未来政经统一前“书同文”的先决条件,则陈老先生为两岸文字统一所奉献的个人心力,所发出的呼声,自当有其助益,并引起国人的重视。

                           (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供稿)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