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当前艺术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关于“中国风”向哪里吹的讨论

祝东力;对中国元素的使用缺少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日期:2013-05-16]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陈瑜、张慧瑜、赵菁、祝东力、崔柯 [字体: ]
祝东力:

  对中国元素的使用缺少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中国在17、18世纪也出现过“中国风”,那时候,正是康乾盛世。当时中国和欧洲正相反,我们是处在极灿烂、极繁荣的农耕文明的黄昏,马上就要进入黑夜,而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所以,“中国风”也只流行于17、 18世纪,到了18世纪8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之后,马上对中国采取了一种极其蔑视的态度。这是跟今天的“中国风”现象根本不同的地方。今天的中国在向上走,而欧洲在衰落。

  现在讨论的“中国风”,主要是在文化领域出现的较大规模的、正面使用中国元素的创作趋势和潮流。80年代获奖的一些电影像《黄土地》、《红高粱》等,是作为一种奇风、异俗、陋习,用这些东西去养西方人的眼,创作者本身对这些东西是不尊重的。90年代初的《中华民谣》,实际上还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文化心态,潜台词就是:我们这个也挺好,尽管流行的西方的东西很不错,但是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也有自身价值。今天“中国风”当中的很多东西和八九十年代的心态是非常不一样的。听周杰伦的《青花瓷》,从里面能听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中国古典文明的自豪感,而且把这种中国古典文明的韵味、意境,做成一种非常炫和潮的东西。这种现象,跟以往不一样。此外,这种潮流和趋势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和国际背景、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彼此呼应。这是现在的“中国风”现象的基本内涵。当然,“中国风”的兴起跟中国这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势头是分不开的,这是“中国风”现象的支柱。

  但是,另一方面,现在对中国元素的使用还是比较表面、比较形式的借用,还是一种趣味和情感的取向,缺少一种自觉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这只是刚刚开始,将来路还很长。中国的发展现在尽管问题确实非常多,但总体上是向上走的。所以说,“中国风”的这些缺憾,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逐渐被弥补。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陈瑜:如何表达自我核心价值是关键问题
第2页:张慧瑜:“中国风”呈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特殊状态
第3页:赵菁:商业驱动下形成的“中国风”凸显了西方的文化霸权
第4页:祝东力;对中国元素的使用缺少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第5页:崔柯:定义“中国风”的是一些非中国的元素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张骞与曹植——中国佛教音乐的起源

下一篇:试析歌谣游戏之传承
相关文章       中国元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