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Z)

庄初升

[日期:2009-05-10]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彭泽润 [字体: ]

【庄初升,Zhuāng Chūshēng】男,1968,福建平和,博士,教授。[1]地域:GD广东。[2]单位:韶关学院。[3]电邮:zhuangcs@263.net[4]电话:0751-874322113500206579[5]纸邮:512005,广东韶关,韶关学院中文系。[6]学习: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 1991,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 1994,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 2000[7]工作:韶关学院中文系 1994-,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2000-2001,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2003[8]职务:韶关学院中文系副主任。[9]研究:汉语方言,汉语音韵,社会语言学。[10]著作/软件: 6 本;《南雄珠玑方言志》(第二作者)1995,《福建双方言研究》(第二作者)1995,《乐昌土话研究》(第二作者)2000,《香港新界方言》(第二作者)2003,《粤北土话音韵研究》2004,《韶华集——汉语方言学论稿》2004[11]论文/其他: 40 多篇;《试论汉语方言岛》1996,《从巴色会出版物看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话的否定词和否定句》2001,《闽语平和方言中属于以母白读层的几个本字》2002,《一百多年来新界客家方言音系的演变》2003,《关于中古全浊声母闽方言今读研究的述评》2004,《粤北土话的小称变音》2004[12]观点:任何现代汉语方言都是多来源、多层次的复合体,方言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同等显著,从研究的角度来说也都同等重要,所以谱系树理论和历史比较法不完全适用于汉语方言的历史语言学研究,汉语语言学界应该努力探索一个适合汉语自身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范式。附录:学者论著成果目录

 

庄初升论著成果目录

 

著作:

    1.《南雄珠玑方言志》(合作),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2.《福建双方言研究》(合作),汉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3.《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合作),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4.《曲江县志》“方言”章,中华书局,1999年12月。

5.《乐昌土话研究》(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6.《香港新界方言》(合作),香港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

7.《粤北土话音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8.《韶华集—汉语方言学论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中心,2004年7月。

9.《连州土话研究》(合作),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教材:

  《教师口才训练教程》(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论文:

    1.《龙岩话的“仔”尾》(合作),《龙岩师专学报》1993年1期。

    2.《释“姐”》,《汉字文化》1994年1期。

    3.《漳属四县闽南话与客家话的双方言区》(合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4年12期。

    4.《闽南四县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合作),《客家纵横——首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专集》,1994年,福建龙岩。

    5.《闽南四县闽.客双方言现象探析》,《双语双方言》(三),汉学出版社,1994年8月。

    6.《双方言现象的一般认识》,《韶关大学学报》1995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1期。

    7.《韶关市近郊“虱婆声”的初步研究》(合作),《韶关大学学报》1995年1期。

    8.《黎.王.丁三家关于主.宾语问题说法的比较》(合作),《龙岩师专学报》1995年1期。

    9.《闽.粤.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词考略》(合作),《韶关大学学报》1995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2期。

    10.《南雄珠玑方言与珠江三角洲诸方言的关系》(合作),《韶关大学学报》1996年1期。

    11.《试论汉语方言岛》,《学术研究》1996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8期。

    12.《乐昌市塔头坝方言音系》,《方言》1996年3期。

    13.《方言岛综述》,《双语双方言》(四),汉学出版社,1996年8月。

    14.《粤北韶关市的闽方言——连滩声》,《第四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

    15.《论客家方言岛》,《韶关大学学报》1997年1期。

    16.《如何看待珠玑方言与粤方言的关系》(合作),《韶关大学学报》1997年1期;又《岭峤春秋——珠玑巷与广府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

    17.《韶关市郊石陂村语言生活的调查》(合作),《方言》1998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6期;又《双语双方言》(五),汉学出版社,1997年8月。

    18.《从方言词汇看客家民系的历史形成》,《韶关大学学报》1998年2期。

    19.《闽南话与客家话共同的方言词补证》,《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届客家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20.《浅论客家民系与广府民系的历史关系》,《客从何来》,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

    21.《闽语平和方言的介词》,《韶关大学学报》1998年4期。

    22.《联系客方言考证闽南方言本字举隅》,《语文研究》1999年1期;《第五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23.《粤北客家方言的分布和形成》,《韶关大学学报》1999年1期。

24.《粤北土话中类似赣语的特点》,《韶关大学学报》1999年5期。

25.《香港新界方言调查报告》(合作),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八期,1999年。

26.《曲江县白土墟言语交际中语码的选择与转换》(合作),《语文研究》1999年4期。

    27.《粤北土话中古全浊声母字今读的类型》(合作),《语文研究》2000年2期。

    28.《粤北地区汉语方言概况》(合作),《方言》2000年2期。

29.《曲江县白沙镇大村土话的小称变音》(合作),《方言》2000年3期。

30.《连州市丰阳土话的音韵特点》,《语文研究》2001年3期。

31.《从巴色会出版物看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话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合作),《语言研究》2001年4期。

32.《论闽南方言岛》,《韶关学院学报》2001年11期;《闽语研究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

33.《粤北地区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概况》(合作),《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2期。

34.《乐昌境内汉语方言概况》(合作),《乐昌县的传统经济.宗族与宗教文化》,国际客家学会.法国远东学院.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出版,2002年2月。

35.《粤北土话中知三读如端组的性质》,日本早稻田大学《开篇》21期,2002年3月。

36.《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合作),《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7期。

37.《闽语平和方言中属于以母白读层的几个本字》,《语文研究》2002年3期。

38.《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方言的反复问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研究》2003年2期。

39.《一百多年来新界客家方言音系的演变》(合作),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十二期,2003年。

40.《粤北土话的小称变音》,日本早稻田大学《开篇》23期,2004年3月。

41.《中古全浊声母闽方言今读研究的述评》,《语文研究》2004年3期。



上一页 [1]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张成材
第2页:张维佳
第3页:张卫国
第4页:郑颐寿
第5页:周殿龙
第6页:周光亚
第7页:周及徐
第8页:周荐
第9页:周健
第10页:周元琳
第11页:庄初升
第12页:宗守云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