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翰墨情缘传世久 千秋百代《千字文》

[日期:2007-11-14] 来源:新华网辽宁频道  作者:魏运亨 [字体: ]

    新华网辽宁频道11月14日消息(记者魏运亨)正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千字千姿——古今〈千字文〉书法作品展》,吸引了大批观众。

    “作为传世1400多年、中国古代最初的启蒙读物——《千字文》,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此外,《千字文》作为古往今来流传广泛、参与创作书家多、延续时代久远的传世作品,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奇迹。”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的一番话,道出了此次展览不同寻常。

    带有传奇色彩的“蒙书”

    中国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书籍自古有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就编写了《苍颉篇》,用来教授少年儿童识字。西汉年间,出现了以《急就篇》为代表的少年儿童速成识字读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相对艰涩深奥的读物越来越不适应“启蒙”的需要。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要教诸王学习书法,命令殷铁石从王羲之流传下来的书迹中,钩拓出1000个不同的字,作为临摹教材。可是,每字片纸,零乱无序,多有不便。于是,梁武帝找来散骑侍郎周兴嗣,说:“您很有才华文采,就把这一千字编缀成有韵的文章吧。”周兴嗣受命一夜未眠,心血耗尽,须发尽白,编成了《千字文》。梁武帝阅后十分赞许,赏赐周兴嗣大量金帛。

    《千字文》当真是“一夜成书”吗?史料上的记载是否有溢美之辞?这里暂且不论。《千字文》确实是“蒙书”中编得最好的一部。

    马宝杰告诉记者,《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正好1000个字。全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体系为主脉,既宣扬三纲五常、光宗耀祖等封建伦理观念,也论述敬亲孝悌、诚信洁身等传统道德修养内容,还包括许多自然常识和社会历史知识,可以说,是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启蒙读物。

    《千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通顺流畅,不仅少年儿童喜欢,也得到了成年人的喜爱。

    有关学者介绍,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3本启蒙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三字经》产生于南宋,距今700多年。《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一个秀才编写的,距今1000多年。《千字文》的出现早得多,也是作者最明确、版本最清楚、后人鲜有修订而最能保持原貌的启蒙教材。

    书不尽的热门题材

    马宝杰说,《千字文》诞生后,不但被用于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还受到书法家的普遍关注,成为争相书写的热门题材。

    周兴嗣辞世仅数十年,就有和尚智永书写《真草千字文》800本,分赠江东各寺。

    唐宋以来,书写《千字文》更为流行。著名书法家如褚遂良、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米芾、蔡襄、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曾经书写过《千字文》,历代各种书体的佳作,数不胜数。

    那么,对中国书法史上出现的“《千字文》现象”,应如何解析呢?有关专家认为:

    首先,从《千字文》成书的缘起初衷和基本功用来认识它。

    梁武帝令臣下编著《千字文》,原本并不是用来教授子弟识别汉字,而是为了让他们用来临习书法,作为“蒙学”教材,可以说,是它派生出的第二功能。

    历代书法家之所以争相大书特书《千字文》,其实是这种“字帖”心绪使然。

    其次,从《千字文》成书背景来认识它。

    梁武帝萧衍以弘文礼士著称,他为诸王习书而敕令名士周兴嗣缀韵《千字文》是一件“雅事”。所以,后世书法家以书写《千字文》为“雅事”,上至皇帝下到草民,可以说,没有人觉得书写《千字文》有失身份。

    第三,从《千字文》的书法功用去认识它。

    通常书法家要精心选择知名度较高、流传广的题材来书写,求得世人鉴赏、摹写,以传久远。

    虽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是他们的首选,但无论写得如何精妙,毕竟是临摹。《千字文》字数适中,千字不重,韵读上口,可以充分展示各自的功力与水准,于是,书法家争相书之。

    国宝级文物

    据马宝杰介绍,流传于世的《千字文》名作甚多,辽宁省博物馆有幸收藏了10多件历代精品,是海内外瞩目的“瑰宝”。此次展览与观众见面的是平素深锁库房难得一见的“真迹”:

    《唐欧阳询行书千字文》——此卷系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早年用功之作,首尾百余行,前后千余字,自始至终,一丝不苟。

    欧氏行书特点展示充分,用墨浓重而锋芒不滞,形瘦笔劲而神韵逼人。卷上所钤唐宋以来的官私鉴藏印极多,是一件国宝级文物。1945年由长春伪满洲国皇宫佚出,后归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通篇小草书,飞动流畅,起落有节,张弛有度,尖圆得适,驾驭笔墨之功力极深。

    此卷书法早在宋代就被苏辙收藏。清乾隆时收入内府,藏于养心殿“三希堂”。

    溥仪曾将此卷“赏赐”其弟溥杰,并带出宫。抗战胜利后,为一国民党士兵所得,1979年赠给国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是一件令人目眩心动的惊世之作,在众多传世《千字文》中算得上“妙品”。宋徽宗治国无方,却精于笔墨,此卷《千字文》书于11.72米整幅描金云龙笺上,草法飞动,变幻莫测,气势连贯,一气呵成,称得上是纸精墨妙之品。

    赵佶的传世草书仅有两件(另一件草书团扇藏于上海博物馆)。

    《元鲜于枢摹补高闲千字文》——是一幅颇具书坛雅趣和离合故事的作品。

    唐代僧人高闲曾经书写过一本《千字文》,但只残存8张纸,共52行243字。后来,有人按照高闲笔法风格摹补了前段文字,但摹补人没有落下名款,只有鲜于枢“箕子之裔”的朱文方印重复镌盖其上,于是,人们认定是鲜于枢摹补。

    其摹补部分用笔精熟,雄健浑厚,非高手莫有如此之功力和气概。与高闲所书后半段文字相对照,补笔神似。高闲卷今藏于上海博物馆,而鲜于枢摹补卷则由辽宁省博物馆于1981年购入收藏。

    《明程南云行草千字文》——此卷距今560多年,作者程南云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真草隶篆,无不精通。

    其书法特点是或行或草,相间杂出,笔饱墨浓而神清气舒。从时间上推论,可以看出是程南云60岁之后书写的作品。(新华社专稿)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国际汉字研讨会召开 将制作5000多个常用标准字

下一篇:武术散手裁判必须用汉语发布指令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