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不妨把"汉字水平测试"交还"市场"

[日期:2007-10-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武洁 [字体: ]

  首场国家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近日在上海率先开考。据了解,达到一级水平适合担任记者、编辑、编审等工作,公务员、教师可能需要二级水平等。部分试题甚至难倒了专家。

  一个人若是文笔不畅,语言不通,当然无从胜任记者、编辑之类的文字工作。因此,用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来为这些职业设置一道从业门槛,就如同

医生需通过执业医师考试一样合乎情理;而当全国首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居然能难倒了专家时,如此有“难度”的测试当然更会被认为可以考出“水平”。不过,在“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成为衡量一切与文字有关行业的职业能力的统一标尺之前,这一考试本身或许尚存值得质疑之处。

  其一,与饱受诟病“职称考试”相似,“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实在是并无多少新意,这种大而化之的所谓“测试”,显然很难具备有效的针对性,当那些有着丰富汉语应用经验的专家们反而被“汉字应用测试”的考题所难倒时,与其说是证明了相关测试的水平之高,倒不如说反衬出这一测试结果的参考价值不大:考不好的未必水平就低;考得好的也难说能力就强。假如不是因为有着组织者的背景,或是某种强制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究竟会得到多少认同,又会有多少人去报名应试,这一测试本身究竟能获得多少生命力和市场价值,或许才是首要问题。

  其次,大多数媒体如今早已走向了市场化,编辑、记者等文字工作者的“汉字应用能力”如何,其实也早有市场来检阅和遴选,假如媒体工作人员的“汉字应用能力”不强,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饭碗”,来自市场的对于记者、编辑“汉字应用能力”的要求和驱动力,显然要远远强过任何形式的考试,如此看来,这“汉语应用能力”测试,恐怕难逃“画蛇添足”之嫌,而为了组织这样一场并无必要的测试所需耗费的社会资源,恐怕无法估量。最后,根据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和特征,隶属于文科范畴的“汉字应用能力”实际很难用测试的手段来给予评判,文字能力更多的来自一个人的心智与灵感,而不是对于个别生僻语汇的死记硬背。当对“反馈”和“馈线”之“馈”的辨意成为难倒文学教授的“考题”时,离孔乙己的“茴字五种写法”成为试题或许已不遥远。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90后”热捧“火星文” 专家称其存在有合理性

下一篇:人名用字舍简取繁为哪般
相关文章       汉字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