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楷体笔画名称的迷思

[日期:2007-09-14] 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龙志为 [字体: ]
  中华文化数千年,就是因了作为载体的汉字而得以统一传承,如果到了现代轻易被一只鼠标搞到“文离字散”,中文不保,那中华文化的前途岂不堪虞?!——龙志为

  中国侨网消息:9月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版上刊登了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关于网络时代年轻人学汉字往往认得字形却不会写的谈话。今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评论文章,认为新加坡华文界也面对同样的问题。文章建议新加坡教育部与华文教师们一道,统一新加坡华文“习字”材料,以给华文“习字”有个明确的指引。

  文章认为,华文难认难写是个不争的事实,就连老华校生学习华文十几年,也不见得人人都学好。目前新加坡的教师和专家学者们在识字教学上,已有不少的创新和贡献,但“写字”方面,倒有些教材上的问题有待廓清。

  文章指出,习字是学华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眼睛观察、大脑思考和指掌运用的训练,有助于记忆方块字,据说对生理上也有意想不到的益处。常见的华文印刷体多是“宋体”和“楷体”,两者之间的结构和笔画类型也有一定的区别:宋体刚正平稳笔画分粗细,多用在报章杂志等成人刊物上;楷体则刚柔结合笔画均匀,多用在儿童读物里。在书写方面,基于人手生理机能的制约,新加坡和中国一样都舍“宋体”而取较便于手写的“楷体”作为范本。

  作者认为,新加坡现行的华文习字材料有些地方颇为含糊。例如“四”字在楷书范本里,第二笔“横折钩”清楚显示右下角有一小钩,可是,到了填虚线习字时,小钩却没了(这倒符合宋体),而且笔画名称也干脆叫做“横折”,这与楷体结构不符。而据说有些能发声的电脑软件也是范本有钩,却念做“横折”。

  文章最后强调,虽说字体细微的差异并不足以影响华文的应用,但来到教学上如果人言言殊,那如何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引?因此作者建议新加坡教育部作一调查,如属实则与华文教师们一道,给统一新加坡华文“习字”材料上做些工作,好让学中文的孩子们有个明确的指引。或者新加坡能与中国交流研究,设计出一套适合华文手写体的规范方案,相信这对全球的华文学习者有减少分歧加强统一的帮助。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潘文国:100年来,我们用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

下一篇:西方的汉字偏见与东方的汉字精神
相关文章      
本文评论
  这写列个锤子   (玉昆 ,2008-06-22 )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