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别拿汉字“逗你玩”!

[日期:2007-01-29] 来源:张继合的BLOG  作者:张继合 [字体: ]

    语言不同娱乐,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载体。常说:彻底消灭一个民族,就是焚毁历史,根除语言。如果某种语言从日常生活中消亡了,那么,再有雄心壮志,难以令这个挺尸的民族起死回生。如今,在国外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就是中国国力上升的一大标志。难怪想处处抢先的日本人忐忑不安,试图花大价钱建设100所日语中心来对抗“孔子学院”的崛起。要紧的是,语言这种承载历史、文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特殊武器,从来都是不见硝烟、俘虏人心的头等利器。

    汉语,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它庞大的词汇海洋和丰富的表达方式,令初学者如坠十里雾中。欧洲人慨叹,可以很容易地培养斯拉夫语系、日耳曼语系的专家,甚至古希腊语也不在话下,但是,培养汉学专家,则是相当苦难的。如今,汉语的腰杆子日渐粗起来,自然有背后综合国力的支撑,以文化为主打的“软实力”同样存在激烈的竞争。这场博羿,中国人似乎有所准备,而且信心十足。大气候较为看好,家里的日子却不进如人意,尤其是汉语语言领域。

    法国总统希拉克,专门聘请艺术家进爱丽舍宫,演出古典歌剧,意思很明确;抵制他们认为低俗的、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和庸俗文化;从而确保法兰西文化艺术的纯洁性和安全性。可惜,在这方面中国人做得相当蹩脚:他们听凭外来文化攻城掠地(比如烂到连韩国人都掩鼻绕行的“韩剧”,宣扬暴力的日本动画片),纵容低俗文化四野蔓延(比如一夜成名的“超级女声”、毫无来头的“戏说”“走秀”),甚至对汉语采取朝令夕改的草率态度,以半法律的方式,为大众传媒和文教单位硬性规定:“必须这样写,必须这样读”。且不说那个所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大概是这样称呼吧?)”是否具备学术权威性,单从那帮家伙半官僚的作风来看,就能猜出他们在利用文化地位对汉字做粗暴而潦草地行政指令。我十多年做文学编辑,已经对那些朝令夕改的岁为规定深恶痛绝。汉字正在那帮“伪语言学者”手里翻来掉去,痛苦呻吟。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好像”,原作“好象”。考虑到“象”曾是“像”的简化字,改过来,情有可原。
    (2),“惟一”,原作“唯一”。忽然硬性规定:“除了‘唯物主义’外,其余‘唯’,一律改作‘惟’。”令人惊奇的是,改不到几年,又重新规定,全部写作“唯”——到底听谁的?究竟哪个正确?
    (3)“林阴”,原作“林荫”,会声会形,好得很;结果一纸公告全部变为“林阴”。莫名其妙!
    (4)“确凿”,原读“QUE ZUO”,忽然改为“QUE ZAO”;“龟裂”,原读“JUN LIE”,忽然改为“GUI LIE”。理由大概是“将错就错”吧。显然是对汉语的“强奸”!

    这种例子多了!对母语如此折磨——凭什么?就凭你们是国务院什么专业委员会的?说实话,建国之初,汉字简化已是一场“文化灾难”——虽说便于众多文盲读写,同时产生了成千上万的“异体字”,为将来的文化事业制造了众多麻烦。如今,不吸取教训,反倒以“汉字仲裁法庭”而自居,翻云覆雨,指手画脚。这种令人厌恶的“学阀”,也该那些大权在握的人出来管一管了。




阅读:
录入: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让目光越过“语文错误”

下一篇:概念颠覆的时代
相关文章       汉字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