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杨士辉 杨松:“一语双文”是汉字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日期:2009-09-02]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杨士辉 杨松 [字体: ]
杨士辉先生宣读论文

杨士辉先生宣读论文

 

【摘要】本文回顾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汉字现代化,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使之符合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使之符合新时代的需要。当今的汉字现代化,应该放在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来考量。本文认为“一语双文”是汉字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必须把对方块汉字的改良和拼音汉字的创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两个方面来考察研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章对“一语双文”提出了一套具体方案。

    《关键词》一语双文  汉字现代化  通用汉字  改良汉字  拼音汉字  方块汉字 

 

“一语双文”就是一种语言由两种文字来表达,即“双文制”。这里的“一语”是指汉语普通话,“双文”是指方块汉字和拼音汉字。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认为汉字落后,主张另外搞一套拼音文字,废除汉字。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几千年来,经历过多次演变和改进,才形成了今天这种独具特色的汉字。它适应汉语的特点和需要,承担了记载汉语信息的功能。我国浩如烟海的典籍,古老灿烂的文明,都是用汉字记载和保存下来的。我们应该改进它,发杨它,优化它;使它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规范,更加容易学习,更加方便使用;而绝不是放弃它。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汉字现代化,书同文,语同音,字同码的研究;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使之符合语言文字发展的规侓,使之符合新时代的需要。

语言文字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它本身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的目标,只有在汉语汉字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

语言文字是什麽?语言文字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这没有错;但是,语言文字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与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一样重要的国家资源。如果仅仅把语言文字看作是“载体”和“工具”,那么全世界有一种语言和文字就足够了。若把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视为资源;就会懂得珍惜它,保护它,利用它,开发它。

保护语言文字资源,维护语言文字的权利,解决语言文字的问题,是不可分割的三项重要任务;需要统筹兼顾,长期规划,协调发展。

汉字现代化,书同文,语同音,字同码的研究,是一项复杂、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有些问题一时还难以得出结论。但是,在学术上完全可以充分地进行研究和讨论,大力发挥专家队伍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争取尽快找出解决的办法。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提出“书同文”,新中国成立提出“语同音”(推广普通话)到今天为止,这两项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现在电脑处理中文信息,又提出了“字同码”的要求。

《汉语拼音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五十年来,在汉字注音、教学、扫盲、排序、检索、推广普通话、外国人学汉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盲文、手语、旗语、光通信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手机短信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简化汉字取得的成绩应该肯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片面追求减少笔画,使一些简化字的表音表意能力下降了。由于采用同音字代替,出现了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问题。

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认识到:要正确处理好语言文字规范和发展变化的关系,实现社会交际的畅通无阻;有利于全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普及;有利于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各种语言文字的和谐共存与健康发展。

现代社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使用“拼音汉字”的需要。许多信息产品和网络设施用的是拉丁字母,不能直接使用汉字。要想使用汉字,需要经过汉化。汉化费时费力,赶不上发展的需要。如果有了拼音汉字,就可以和其它拼音文字一样,直接利用信息产品和网络设施,加速我国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当今的汉字现代化,应该放在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来考量。我们除了为中国大陆服务,为港澳台服务以外,还要为海外华人服务,为使用汉字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服务。这就需要有世界眼光,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在国际标准化的大框架之下,做好国家标准化的工作,使汉字更好地走向新时代,走向全世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实现汉字现代化,实现“书同文”,必需走“一语双文”的道路,实现“双文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汉字现代化取得成功,“书同文”得以实现;让“方块汉字”与“拼音汉字”长期共存,各用其长,相辅相成,和谐共处。但是,有人会担心,创立拼音汉字,是不是“引狼入室”,是否会改变汉字的法定地位呢?我们认为:拼音汉字只是方块汉字的辅助和补充,它只能在方块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领域使用;例如网络、中文信息处理、盲文、手语、旗语、光通信等。方块汉字的法定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认为:必须把方块汉字的改进提高和拼音汉字的创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两个方面来对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汉字编码输入是间接输入,使用者要掌握复杂的编码。现在已经形成万“码”奔腾的局面,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用汉语拼音输入,要对多个同音字进行人工选择,效率低下,操作麻烦。如果用拼音汉字输入,则是直接输入,只要学会拼音汉字,就可以进行操作;不需对多个同音字进行人工选择,操作简便。这样一来,万“码”奔腾的局面会大有改善。

必须注重对方块汉字的优化,努力提高它的表音能力;做到一字一音,消灭一字多音。我们的做法如下:

第一,选用995个汉字作为字根,字根的主要作用是表音(不分声调)。

第二,用1—4个“点”作为声调符号,给汉字标声调。当汉字横排时,可标在汉字的下面;当汉字竖排时,可标在汉字的右边;当计算某个汉字的笔画总数时,声调符号的“点”不包括在内。

    第三,将字根、调号与偏旁部首相结合,以7000个通用汉字作样本,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7000个“改良汉字”。这7000个改良汉字的表音能力高;汉字认读难的老问题可以彻底解决。

对于“拼音汉字”的创建原则和方法如下:

第一,   每个拼音汉字与改良汉字一一对应,采用音形编码。

第二,   拼音汉字的声调符号用“12345”来表示,放在音符后面。

第三,   汉字笔画的横、竖、撇、点(捺)、折(钩);分别用“12345”来表示,

作为辅助形符,放在调符的后面。

第四,   音符有两个方案:

第一方案,只把韵母u” 改为v,其它的和《汉语拼音方案》相同。这个方案的优点是,

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改动最少。但是有两个缺点:一是拼音汉字的字符较多;二是对起隔音作用的字母YW是一种浪费。

第二方案,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但作了如下改进:

1.把zh改为zz,  ch改为cz ,  sh改为sz 。这样改的好处,可使“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平舌音音节排在翘舌音音节前面,不会出现交叉排列。

2.把i改为y u”改为vai改为ian改为wang改为agong改为ogeng改为nguen改为unwo改为o。这样改的好处是可以使“韵母表”后的附注(2)—(6)全部去掉,提高了《汉语拼音方案》规范化,标准化的水平,使用更加方便,不易出错。并且音节的字符少了,长度缩短了。

第五,用azAZ52个字符代表不同的偏旁和部首;作为形符(兼意符)放在调符的后面,主要作用是区分同音字。手写时,小写字母ckoszl写成c’k’o’s’z’l’ 以便于区分。下面是每个字符所代表的偏旁或部首:

a.食米麦豆        A.页片瓦皿缶     b.病比北        B.耳队邓卫

c.草艹弃          C.车舟寸才       d.刀刂;        D.大天夫

e.目见            E.山雪虐         f.足跑          F.犬犭鹿虎豕鼠

g.宝写鬼艮甘光    G.戈弋失矢矛戋   h.火炉灬        H.禾黑

i.言讠            I.骨角齿止       j.金钅          J.贝丁

k.石矿            K.广亠立卡       l.又夕处歹冬    L.力勺八巴

m.木材            M.马牛羊         n.鸟羽毛飞隹须  N.女母毋

o.口              O.国田四由甲申   p.皮革疋韦      P.尸户弓己尹

q.气乞风几        Q.酉酋西尤龙     r.人亻彳儿      R.日曰白

s.水氵冰雨云      S.手扌爪瓜       t.土工士干      T.厂下有

u.月肉身          U.冈门凶         v.王玉主丰耒    V.于鱼龟

w.虫蚁            W.丝厶幺         x.心忄          X.乂文十

y.衣衤巾布        Y.示礻二小业     z.竹竺          Z.之走子孑孓辽廷

我们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对应7000个改良汉字,设计出7000个拼音汉字。该拼音汉字采用音形码,以音码(音符+调符)为主体,形码主要用来区分同音字。它彻底解决了汉字同音字多,区分难的关键问题;并且把汉字注音符号提升为汉语拼音文字。这个改进,看起来只是一小步,但是对于汉字现代化来说却是一大步。

对于多音词,可以在拼音汉字之间加上连接符“-”来表示。这样就解决了“字”和“词”

在书写格式上的区分;同样,在书写和印刷“改良字”的时候,可以使“词”之间的距离大于“字”之间的距离,让改良字与拼音字的书写格式相对应,这是有好处的。

在研究汉字现代化,汉字书同文的过程中,我们拜读了许多前辈的著作,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在此向这些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谢!

本文是我们多年来研究汉字现代化的心得和体会。写成此文,为的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关心,指教和帮助。希望大家来共同改进汉字,优化汉字,为尽早实现汉字现代化,汉字书同文,为汉字更好地走向新时代,走向全世界而共同努力!

    (如需7000改良字和7000拼音字的详细资料,可向作者索取。zgsyysh@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赵沁平《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开创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新局面》,中国语言文字网,200811月,www.chinalanguage.gov.cn

李宇明《做好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为信息时代的中国贡献力量》,中国语言文字网,200811月,www.chinalanguage.gov.cn

王铁琨《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的思考》,中国语言文字网200811月, www.chinalanguage.gov.cn

王登峰《语言文字工作的战略》,中国语言文字网20083月,www.chinalanguage.gov.cn

王登峰《谈语言文字使用问题》,20081130日做客人民网,www.chinalange.gov.cn

    杨士辉,杨松《关于改进汉字的探讨》,200511月。

陈明然《论信息时代的汉文字改革》,20048月,语言文字网,www.yywzw.com/cmr

    王开扬《汉字现代化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版。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王忠恕《汉字纵横谈》,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彭泽润《中国语文现代化与电脑化》,《中文信息》19976月号。

      均主编《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李敏生等《昭雪汉字百年冤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陈原主编《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倪海曙《倪海曙语文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段生农《关于文字改革的反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吕叔湘《语文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语文出版社1979年版。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王序:以科学观迎接汉字的第二次解放

下一篇:王和:“醫、医”;“國、国”;繁简新旧某是某非
相关文章       第十二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