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Q)

钱乃荣

[日期:2009-05-10]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彭泽润 [字体: ]

钱乃荣,qiannairong,男,1945年出生,上海市人,硕士,教授。

Emailqiannairong@sina.com;  qiannairong@sina100.com

工作单位地址:200444 上海市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中文系。(02166133632O);(02164681397H)。

19629月-19678月复旦大学中文系(大学),197810月-198110月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

198111月至今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原名复旦大学分校)中文系任教。1995年起任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现任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团体: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民俗学会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言学,汉语方言学;上海民俗文化。掌握外语:英语(熟悉)。

著作:共26部。个人著作和主编的著作有1.上海方言俚语(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2.现代汉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当代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杭州方言志(东京好文出版公司,1992年),5.汉语语言学(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6.上海话语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7.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集(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8.酷语2000(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9.现代汉语修订本(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0.中国语言文学导论(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11.上海文化通史·语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2.跟我学新上海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3.沪语盘点——上海话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14.现代汉语概论(主编,台北市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2),15.北部吴语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16.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7.上海话900句(浦东电子出版社,2004)。18. 新世纪上海话新流行语2500条(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论文:共110篇;1. 论汉字与现代汉语相适应(东京《アジア·アフリカ语の计数研究》第26号,1986);2. 吴语声调系统的类型及其变迁(《语言研究》,1988);3. 上海市郊一县的语音考察——奉贤语音的内部差异(日本《开篇》Vol.1219944. 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5. 一个语法层次演变的实例——上海方言160年中现在完成时态的消失过程(《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510日;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转载)6. 论向心多分析句法(《汉语教学与研究文集》,纪念黄伯荣教授从教50周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学术观点:提出有自己创见的学术观点有1. 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表示反复体,有短时反复和长时反复两种;3. 吴语有时、体结合的复合形态,如现在进行时态,现在完成时态;4. 上海方言的分区;5. 吴语连读变调的多样性,共分四种类行;6. 吴语“来”字结构的语法化;7. 汉语句法结构的“向心多分析句法”。中国语言学会编写的《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第二卷977984页有钱乃荣简历和有关论著的简介,包括一些有创见的学术观点,如对《当代吴语研究》(专著)、《现代汉语》(主编)的主要观点介绍。

 

钱乃荣学术成果清单:

一、书著:

1. 上海语苏州语学习和研究(与宫田一郎、许宝华合作,日本光生馆,1984年5月)

2. 奉贤县志·卷三十一,方言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3.奉贤盐政志·第五章方言谣谚·第一节方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3月)

 4.上海市区方言志·第二章语音、第六章分类词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11月)

 5.上海方言俚语(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12月)

 6.现代汉语(主编并撰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

 7.上海方言词汇(合作,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8.当代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

   9. 杭州方言志(东京好文出版公司,199211月)

  10.汉语语言学(主编并撰稿,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7月)

  11.上海话语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9月)

  12.汉语方言大词典(撰稿,中华书局,19994月)

  13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集(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9月)

  14.酷语2000(主编并撰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月)

  15.现代汉语修订本(主编并撰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7月)

  16.中国语言文学导论(主编并撰稿,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9月)

  17.上海文化通史·语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月)

  18.跟我学21世纪新上海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月)

  19.沪语盘点——上海话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9月第1版,11月第2次印)

  20. 现代汉语概论(主编并撰稿,邓守信策划,台北市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212月)21.北部吴语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5月)

  22.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月)

  23.上海话900句(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20048月)

  24. 明清吴语词典(撰稿,石汝杰、宫田一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月)

  25. 新世纪上海话新流行语2500条(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2月)

二、音响资料

 1.上海语会话·音带2卷(日本东方书店,1983年5月)

三、主要论文

1. 论普通话的音位系统(与游汝杰、高钲夏合作,《中国语文》1980年第5期)

2. 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与许宝华、汤珍珠合作,《方言》1981年第2期)

3. 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二)(同上,《方言》1982年第2期)

 4.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三)(同上,《方言》1983年第3期)

 5.关于苏州方言连读变调的意见(与石汝杰合作,《方言》1983年第4期)

 6.语法学习漫谈(一)(《文科月刊》1983年第1期)

  7. 语法学习漫谈(二)(《文科月刊》1983年第3期)

8. 语法学习漫谈(三)(《文科月刊》1983年第4期)

9. 语法学习漫谈(四)(《文科月刊》1983年第5期)

 10.比喻纵横谈(《文科月刊》1983年第6期)

11.句法结构的多合性——评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语法编中的词组、句子的分析法(与陆丙甫合作,《语文学习》1983年第7期)

12.上海话单音动词举例(与许宝华、汤珍珠合作,《语文论丛》第2期,1983年12月)

 13.语素的异同和分类(《语文学习》1984年第3期)

 14.上海市郊音变的词扩散(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Berkeley,1985年第2期)

 15.上海方言的熟语(与许宝华、汤珍珠合作,《方言》1985年2期)

 16.上海方言的熟语(同上,《方言》1985年第3期)

 17.上海方言的熟语(同上,《方言》1985年第4期)

 18.论汉字与现代汉语相适应(日本东京《アジア·アフリカ语の计数研究》第26号,1986年3月)

 19.关于“连读变调”的再认识(与汪平、石汝杰等合作,《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

 20.汉语的语法单位(《电大教学》1986年第6期)

 21.吴语研究综述(《语文导报》1987年第2期)

 22.上海方言音变的微观(《语言研究》1987年第3期)

 23.也谈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24.奉贤东西乡的语音同言线(《复旦大学语言研究集刊》(一),1987年7月)

25.现代吴语中的是非问和反复问句(《文字与文化丛书》(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12月)

 26.论普通话语音的音位和区别性特征(《汉语学习》1988年第1期)

 27.上海方言词汇的年龄差异和青少年新词(《上海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28.吴语声调系统的类型及其变迁(《语言研究》1988年第2期)

 29.建设新的《现代汉语》教材(与游汝杰合作,《语文建设》1988年第3期)

 30.上海话的虚词“辣”和“勒”(《吴语论丛》1988年9月)

 31.论现代汉语的特点(《上海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32.话题句和话题链(《汉语学习》1989年第1期)

 33.十里洋场话方言(《档案与历史》1989年第4期)

 34.试论现代汉语的结构分析法(《汉语学习》1990年第1期)

 35.宁波新派音系分析(《语言研究》1990年第1期)

 36.上海方言音变的语法扩散(《现代语言学——全方位的探索》,1990年3月)

 37.古吴语的构拟(一)(日本东京,《开篇》Vol.7,1990年6月)

 38.古吴语的构拟(二)(日本东京,《开篇》Vol.8,1991年4月)

 39.汉语规范之我见(《语文建设》1991年6月)

 40The Changes in the Shanghai Dialect (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umber 3 , Berkeley. U.S.A 1991)

 41.汉字与现代汉语相适应(《语文论丛》第4期,1991年)

 42.论纳兰性德词的人情美(《上海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古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转载)

 43.学习汉语的难和易(《语文学习》1991年第10期)

 44.论汉语的向心多分析句法和句型(日本福井,《福井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Ⅰ部人文科学,第41号,1991年)

  45.古吴语的构拟(三)(日本东京,《开篇》Vol.9,19924月)

46.也谈短语的分类(《语文学习》1993年第1期)

47.汉语规范宜宽松(《语文建设》1993年第8期)

  48.现代汉语的结构分析和句型(与金立鑫合作,《九十年代的语法思考》19941月)

  49.《肉蒲团》《绣榻外史》《浪史奇观》三书中的吴语(《语言研究》1994年第1期)

  50.比喻与类比的异同(《语文学习》1994年第12期)

  51.上海市郊一县的语音考察——奉贤语音的内部差异(日本《开篇》Vol.12199412月)

  52.汉语方言研究中的新收获——祝贺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发行兼评《上海话音档》(《语文研究》19954月,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5期转载)

  53.从上海话流行语中看到的(《上海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54.上海方言的语气助词(《语言研究》1996年第2期)

  55.词类与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汉语拼音小报》1996619日)

  56.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上海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10期转载)

  57.上海城市方言中心的形成(《上海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10期转载)

  58.加强《现代汉语》教材的现代性和科学性(《语文建设》1998年第5期)

  59.吴语中的“个”和“介”(《语言研究》1998年第2期)

  60.语言规范和社会发展(《语文建设》1998年第12期)

  61.日常用语中的商务气息(香港《词库建设通讯》总18期,199812月)

  62.新词新语访谈录(《文汇报》19981129日)

  63.吴语中的虚词“仔”(《方言》1999年第2期)

  64.北部吴语的代词系统(《代词》,《中国东南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4辑,19993月)

  65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集第一卷前言(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9月)

66. 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集第四卷前言(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9月)

67. 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集第五—六卷前言(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9月)

  68.蓉薇轩诗词一百首(《当代诗词荟萃》第2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11月)

  69.吴语中虚词“仔”的意义和语源(NACCL 11,East Asian Language Programs,Harvard University,1999

  70.上海语言的变迁(《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71.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汉语学习》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0年第12期转载)

  72.吴语中的虚词“咾”(《上海大学学报》2000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1年第2期转载)

  73.上海方言中的介词(《介词》,《中国东南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5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8月)

  74.现代汉语的反复体(《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又刊侯精一、施关淦主编《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012月)

  75.“酷语”在造词上的新特点(《语文建设》2001年第12期)

  76.北部吴语的特征词(《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12

  77. 进行体、持续体和存续体的比较(《中国语文研究》2002年第1期)

  7820世纪初上海话和北京话中的体助词“着”(《东方语言与文化》,东方出版中心,20023月)

  79.论本世纪初流行的新词新语(《上海大学学报》20029月第5期)

  80.苏州方言的语气助词(《吴语研究》,第2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语文学会,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月)

  81.对整理异形词中区分“画”和“分”的几点意见(《语言文字周报》2003122日)

  82. 论20世纪初20年的中国短篇小说(《聚沙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3月)

  83.多元博采的海派文学(《海派文化之我见》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7月;《上海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转载)

  84  84.苏州方言中动词“勒浪”的语法化(《中国语言学报》第11期,20039月,商务印书馆)

  85. 安亭钱氏家族考述(《钱鏐研究》20042月)

  86.质疑“现代汉语规范化”(《上海文学》2004年第4期)

87. 一个语法层次演变的实例——上海方言160年中现在完成时态的消失过程(《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510日;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转载)

  88.上海方言中的虚拟句(《方言》2004年第2期,524日)

  89. 拯救方言(《新闻周刊》200430期,2004816日)

  90.上海流行歌曲的春秋(《上海文学》2004年第10期)

  91. 一次偶然的决定,会改变你的一生(徐红燕主编:《语言学家的故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月)

  92.“好笔头”不如“烂记性”(徐红燕主编:《语言学家的故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月)

  93. 论向心多分析句法(《汉语教学与研究文集》,纪念黄伯荣教授从教50周年,戚晓杰、高明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月)

94. 论语言的多样性和“规范化”(《语言的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国家语委“语言文字网”转载,《新华文摘》存目)

  95.《老娘舅》对沪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视听》总第三期,20055月第一版)

  96. 保护上海文化基因(《新民周刊》2005年第18期,200556日)

  97. 上海方言音变的双向扩散(《吴语研究》,第三届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月)9842

98. 宋庆龄讲话的语音分析和出生地南市说(《上海大学学报》第4期,20057月)

99. 传承上海话,就是传承上海文化基因(《解放日报》观点栏,2005728日)

  100. 20世纪50年代海派文化的繁荣(《上海文化》第5期,20059月)

  101. 沪剧与海派文化(《上海文学》第10期,200510月)

  

另有1400字以下的语言学小论文50余篇在此不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注:

本站(语言文字网http://www.yywzw.com)受彭泽润教授的委托发布《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词典》相关信息和内容。其它网站如需转载请直接联系彭泽润教授yuyanlilun@163.com 。《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词典》收录的学者词条按照姓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分类排列,按编者彭泽润教授提供的先后顺序补充加录。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P)

下一篇: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R)
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