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 的搜索结果
 *伤不起的汉字文化:数码时代错别字大行其道     (2014-03-26)
大众网枣庄3月24日讯(记者 孙姝华 通讯员 董媛媛 徐玲)“年后妈妈去外地打工,我有点衣衣不舍”,这是一篇三年级二班一个学生写的一篇小作文中出现的句子。错别字不仅仅指出现在小学生团队里,而且,这也是当下社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不少厂家、商家在广告用语中滥用谐音,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造成了汉语言文字的严重混乱,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用语上造成了事实上的误导。
 *此地无银的“沙逼北京”     (2013-03-04)
  3月1日,深圳《晶报》以“雾霾再袭 沙逼北京”为标题报道了北京沙尘暴天气,不料引来不少读者抗议。3月2日《晶报》发表致歉声明:“本报今天陆续接到读者电话和微博投诉,称3月1日晶报《雾霾再袭 沙逼北京》的标题严重不妥,极易遭误读。本报特就因此造成的不良传播后果向读者诚意致歉。本报将以此为鉴,完善签审流程,强化把关意识,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晶报编委会 ”(3月2日中国之声)
 *妙趣横生的谐音歇后语     (2013-03-02)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有趣的谐音文化     (2013-02-21)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利用谐音一语双关,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 刘伶饮尽不留零(刘伶) 贾岛醉来非假倒(贾岛)
 *奥运宝宝与删“4”车牌     (2007-08-22)
  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无可厚非。下面,有两则新闻,一则“趋利”,一则“避害”。   其一,8月8日是“迎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成都市各大医院的产房打起了拥堂。成都市妇产科医院31台、锦江区妇幼保健院27台、成都市妇幼保健院18台、华西第二医院15台……这是8日截至下午2时这些医院的剖腹产手术数。(《成都晚报》2007年8月9日)   其二,8月8日下午,海口市交巡警支队召开媒体通报会,首次回应删“4”的争议。“删‘4’是民意的反
 *概念颠覆的时代     (2007-02-02)
我在福州南门兜看见一家饮食店挂的招牌是“蒸笼天子”,取的是“真龙天子”的谐音。先不说有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之嫌,起码也是把它的本意颠覆得面目全非。
 *基于商业噱头的谐音语当止     (2007-01-22)
前段时间,对谐音商标“中央一套”、“焦点纺坛”、“凤凰卫士”、“爱戴”等的炮轰算是大的了。但是,根据我国《商标法》相关规定,有关部门最终也无法对其定罪处罚。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上广告、商标用语总给人一种“不舒服”、 “混淆视听”的感觉。
 *恶搞成语 时尚还是恶俗?     (2007-01-21)
恶俗户外广告要拆,恶俗门头要撤,恶俗报纸广告等等伪文化的杂七杂八,都应当赶紧让其归于历史的垃圾堆里,否则,这种恶俗不仅会影响到使用汉字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还会影响到来华求学的外国留学生、汉学家,而最大的受害者,将是子孙后代,然而,他们绝不会把博大“晶”深、大智若“娱”当作今天遗留给后世的瑰宝,而只会将这些恶搞当成考察当下这个时代的人们文化浮躁文化浅薄的有力佐证。
 *缺乏幽默感比“不规范”更不是滋味     (2007-01-21)
商家有心,文字有意,一些成语稍加改动,自有一股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幽默感,一字多义、一词多解,这也正是汉语魅力的体现之一。“望文生义”,只要它不反动、不诲淫诲盗,一笑置之可也,大可不必轮其行政的棒子煞有介事地棒杀之。而担心青少年从中受到误导,这也未免太低估了青少年的是非能力,低估了目前我国教育的基本水准。真正有可能对青少年形成误导的,是以精英、专家面目出现的这讲坛那讲坛,而不是这些一看就是故意为之的戏谑之语。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1/1  [1]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