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崇丙 的搜索结果
 *圣人和愚民 老子《道德经》两面观     (2012-06-21)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所载老子的生平事迹甚为简略。从这篇传记中,我们得知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曾做过周室的守藏史,相当于今之图书馆长。与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同时,略长于孔子。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礼”,他像是孔子的长者。著《道德经》上下篇五千言,讲无为清静。他善于修道养寿,活到160岁以上。老子的后代在汉代虽为司马迁所知,但老子本人情况却已逐渐模糊,成了传说性的人物,连司马迁也说不准了。

 *孔子与诗经和君子     (2012-06-21)

现在见到的《诗经》,春秋时期就叫“诗”,孔子称之为“诗三百” 。按照梁启超的说法,这些诗没有真伪问题,是西周初期至孔子出生前,约500年间的诗歌,多数为春秋时期作品。更具体地说:

 *佛空如是观     (2012-04-19)
佛教传自印度,但已经中国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谈论中国文化,常常是儒道佛并称,它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佛门也被称为“空门”,空,既是佛教的宗教思想,也是佛教的哲学思想。“诸法空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里的空,就是虚妄。按照通常的理解,“空”是“无”的意思,“虚妄”是“假”的意思,“假”与“无”并不相等,究竟应该怎样理解佛教所说的“空”呢?万物“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比喻值得仔细玩味。
 *京剧艺术     (2010-07-03)
京剧,又称京戏、大戏、平剧、国剧,并有皮黄(皮簧)、二黄(二簧)、黄腔、簧调、京簧、京调等称谓。京剧诞生于北京,如果从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的行当齐全,表演成熟,气势宏丽,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 京剧“以歌舞演故事”。京剧的唱词,注重音韵格律,讲究合辙押韵,整齐对称
 *易经见闻录     (2010-05-30)
我国古代人民的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是神话传说,在民间口头上流传。自然界超人力的变化,人们都以为是神灵在起作用,于是山有山神,水有水怪,风火雷电都是精灵的化身,想象出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河图洛书”的故事,《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据说是黄河里跃出一匹龙马,背上有图纹;洛书,据说是洛河中出现一只神龟,背上有图形。但这河图洛书并无原版,名为图、书,实际上既不是
 *天道与人力——哲学与生活漫谈     (2009-10-17)
 *庄子和寓言     (2009-08-17)
《庄子》一书中讲了好些寓言故事,于丹先生在“百家讲坛”上讲了两大《心得》,也说了不少寓言故事。有些寓言出自《庄子》,有些似乎是于先生补充自述的。
 *《红楼梦》学案     (2009-06-26)
中国文化界对于四大名著的关注,以《红楼梦》
 *民歌茉莉花的版本     (2008-12-03)
江苏民歌《茉莉花》,不仅传唱大江南北、全国各地,而且蜚声世界乐坛。它如此受到欢迎,自有其内在的原因。目前流行的歌词,有三种版本: (一)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穿西服说相声     (2008-12-03)
现在我们中国人穿西服,已经习以为常了,连国家领导人都几乎清一色穿西服,其他人自然跟着效仿。这一方面反映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日益富裕,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的观念有所变化,讲究衣着,跟世界接轨。 但有一种情况,似乎不应该穿西服,那就是相声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时候。我是说表演的时候不要穿西服,至于平常穿什么衣服,别人无需议论。
 *童谣拾遗     (2008-12-03)
古代典籍中,曾记载过不少童谣,颇能够反映一些社会情况。《古诗源》中辑录了一些,现举两首为例: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
 *释工巫亘亚     (2008-10-17)
二是数字,但作为汉字的笔画,有时具有象征意义。 工(gong),二,代表天地,笔画丨,代表顶天立地,此为女娲补天之象。改造自然,谓之工。成
 *释夕名外歹     (2008-10-17)
这几个字笔画都含夕字。月是半月形,夕是月牙形,比满月半月要小。汉字肉,作为部首,有的简化为月,部位一般在左,或称左月旁,如:肥胖。非肉字的月字作为部首,部位一般在右,或称右月旁,如:明朗。 夕部字有的与夜晚时间有关,有的则费解。既然肉旁可简化为月,肉之体积小者(干肉之类)可不可能用“夕”来表示呢?试解释如下。
 *古典诗词的误区     (2008-10-13)
唐诗和宋词,无疑是中国诗歌的光辉成就。但中国古典文献中,还有不少诗歌,实际上只有诗的形式,写的却是散文的内容,甚至是一些应用文的内容。有些唱和赠答应酬即兴之作,多为吉祥恭维之语,陈词滥调,缺少新意。这些诗歌,或许可以作为档案而备查,但却是难以欣赏的。
 *佛教在中国     (2008-09-29)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诞生于印度,流行于亚洲南部和东部。传入中国后又有了独特的发展。 (一)印度佛教
 *韩非与秦始皇     (2008-09-29)
韩非的学说,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国末年,诞生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夕。他在《亡征》一文中,列举了四十六种可能导致亡国的征兆,最后下结论道:“亡征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然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坏,无大雨不坏。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以为亡征风雨者,其兼天下不难矣。” 这一段话,应当是他对战国末年各诸侯国政治形势的分析,好像就是专门说给秦
 *图书的载体     (2008-09-29)
图书是写作的产品。写作是人把自己的知识思想系统化,变成文字,而制作则是把文字附着于物质材料,形成图书。记载图形文字的物质材料,就是图书的载体。 从古至今,记录汉字的载体,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十种:
 *古诗的格律     (2008-09-22)
格律诗是指诗在形式上
 *《雷雨》中的一处细节描写     (2008-09-22)
现代名剧《雷雨》中有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周萍到鲁贵家跟四凤相会,逾窗而入,后被鲁大海撞见,周萍要逃走,窗被站在外面的蘩漪关上了。这一细节描写,颇富戏剧性,造成紧张气氛,并表现了蘩漪这“一个失望的女人”嫉恨心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细加推敲,有点失实。
 *《枫桥夜泊》的内容     (2008-09-2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所写的景物,表明
 *《长恨歌》的主题     (2008-09-22)
有些选注本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前后矛盾的,说白居易开始想批判唐明皇荒淫误国,后面又歌颂他们的爱情,同情他们的悲剧结局。我以为不应该把前后对立起来看。《长恨歌》所写的是一个爱情至上、乐极生哀的悲剧。如果是批判唐明皇荒淫误国,那么这种结局就是罪有应得,根本谈不上是悲剧。 帝王有没有爱
 *佛空论     (2007-12-26)
佛教传自印度,但已经中国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年阅读思考了几部流行较广的佛经——《金刚经》,《心经》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1/1  [1]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