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百年过关 (2014-06-17) |
汉字在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屡次遭受冲击,但是每次都化险为夷,展现了巨大的适应性与包容性。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认为,信息化对汉字的影响是深刻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断言汉字目前面临危机。汉字之所以成为迄今为止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早期文字,主要是因为汉字基本适应汉语的特点。 |
对汉字的变化,不必杞人忧天 (2014-06-17) |
从甲骨文到当下的汉字,汉字形体的变化鲜活体现了汉字发展的与时俱进,只要顺应形势妥善处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
湖南:在创新中传承汉字 (2014-06-17) |
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汉字危机”已引起国人普遍重视,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电视节目也应运而生受到追捧。这一方面引爆了全民对汉字书写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人们对手写汉字缺失的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汉字,如何坚守传统文化? |
汉字的坚守 (2014-06-17) |
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和依归。有了汉字,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才有了汪洋恣肆的书法艺术;才有了记载正朔交替、王朝变迁的百家史册,数千年文明得以薪火相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书写的集体记忆。正是有了汉字的聚合力、传承力,中华民族才对外有战斗力,对内有凝聚力,从而迸发强大的生命力。 |
从“繁简之争”到“汉字危机” (2014-06-17) |
对于大众来说,文字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工具越便利、越有效,采用的人就越多,这是文字演进的自然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
汉字改革不能少了信息化国际化视角 (2014-06-17) |
2013年8月,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10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正式发布,这一成果被语文界称作“我国关于汉语规范字集大成的语言文字法规”。然而,《字表》增加的200多个字是当前国家强制标准里没有的,也是现在海量的电子设备和系统无法处理和表达的字符。尽管众多信息化专家在5年前就不断地对《字表》进行质疑,却终究没能挡住“被规范”的命运。 |
信息化造成了汉字危机吗 (2014-06-17) |
“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无论键盘也好,其他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怎么变,也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此次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
用更美的语言描绘“中国梦”—— 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十年发展成就综述 (2013-04-13) |
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近10年来,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中国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