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语网地图
站内搜索
简
繁
默
首页
会员园地
新闻采风
语文漫谈
汉字大典
语言理论
书同文字
专栏专题
井田汉字
湘潭工贸学校
金鹰盒工厂
投稿
文字改革
的搜索结果
“提笔忘字”与恢复部分繁体字
(2015-03-14)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关注汉字书写问题,无独有偶,几天前政协委员冯小刚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恢复部分繁体字的呼吁遭致了多数网友的拍砖,因为除了研究汉字的相关业内人士,一般民众从繁体字中体会不到太多的文化内涵,更别提现实的益处了,倒是简体字书写更便捷,也更适合传播。因而冯小刚的呼吁可谓缺乏“群众基础”,除了引发一场舆论的喧嚣,到真是没有产生多少实效。
别再用实用主义去伤害汉字
(2015-03-06)
互联网上曾经流传过一种哀伤的情绪: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事实上,汉字简化到今天的程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已经没有多少进一步简化的空间了。实用主义盛行,颠覆了太多的乡土文化,扭曲了不少的世道人心,这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明的舍弃与撕裂。而汉字的进一步简化,无外乎是实用主义在作祟。问题在于,功利的实用主义不能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所以,汉字唯工具论的简化倡议,可以休矣。
汉字有必要继续简化吗
(2015-03-06)
据媒体报道,汉字是表意性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因此,出现了汉字的繁体和简体。为了保留文字背后的文化传统,有人主张继续使用繁体字;而有人认为简体字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书写的方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周溯源认为,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还有继续简化空间。
汉字还有继续简化空间
(2015-03-06)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劳动工具的使用发展了社会的生产力,作为交流思想的语言文字,则保存、延续着文明之火不灭。汉字是表意性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因此,出现了汉字的繁体和简体。为了保留文字背后的文化传统,有人主张继续使用繁体字;而有人认为简体字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书写的方便。孰是孰非,众说纷纭。就此话题,光明网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周溯源从汉字的工具性、汉字的简化史、汉字简化的可能性等角度来解释汉字难学、难写的原因,以下为访谈实录。
第76期(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
(2014-01-27)
第1页:苏培成:“表外字不类推简化”不是国家的政策
第2页:纪念切音字运动12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京举办
第3页:【周有光答记者】文字改革运动,大陆跑到了港台前面
第4页:高汉平:《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应该编入教材
第5页:彭泽润:汉语的文字在复古和前进的呼声中成长
第6页:【会员学术活动】
论文字理论的发展与民族文字实践工作的调整
(2013-05-02)
本文关注民族文字现实问题研究。针对民族文字面临的问题,联系文字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在对语言与文字、文字与社会其他因素、语言文字与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探讨及对具体中国语言文字国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民族文字实践工作应有所调整。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字之路才是民族和民族文字的希望。
“井田汉字”走的是“拼形”路线
(2013-03-30)
通常我们所说的“文字改革”走的是“拼音”路线,是汉语书面语“字母化”,完全抛弃“汉字”另造一种崭新的“中文”。呵呵,“井田汉字”的研究对象“汉字字形”,目的是实现汉字拼形的“字母化”,与“音”扯不上关系,如果雨燕朋友将博文中“拼音化”三个字改作“字母化”,那就没问题了。
注音字母百年的启示
(2013-03-13)
回顾注音字母诞生以来的百年历史,瞻望未来,我们认识到,在新时代,设计某种面向大众的“文化工具”,都必须使之兼具科学性、国际性和易学性,方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以便于广大群众运用。
周溯源、张广照:论汉字再简化——让汉字成为易识易写易记的文字
(2013-02-20)
近年来,海内外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恢复汉字繁体字。这几年还连着上了全国“两会”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汉字繁简比较,颇富争议,易动感情,人们观点虽异但目标相同,都是为了使汉语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但笔者认为,从普通群众的使用出发,从语言的工具属性出发,从有利于汉语的推广和发展出发,大陆现在恢复繁体字,不但没必要,也不可能,而且汉字还应再简化。
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汉字规范和“简繁之争”
(2013-02-18)
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实行的汉字简化问题,到80年代,由于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汉字使用问题上,发生了观点分歧。很多人对汉字简化产生了怀疑,认为这项措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普及文化的权宜之计”,甚至有人认为简化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最近,在《规范汉字表》研制的过程中,是坚持简化字还是“恢复繁体字”的问题再次提出,已经是一个不可不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普及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它不仅涉及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而且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要了解汉字问题各种争论的实质,必须回顾历史。
规范现行汉语言文字范畴,防止从“文字”上分裂祖国
(2012-05-20)
近日,从腾讯网上看到《教育部出台新规 禁止高考答卷用繁体字火星文》的报道,作为一名普通中国人,对此报道提出两点看法。
彭泽润:对汉语“字”和“文字改革”的误解——评论潘文国“字本位”观点中的错误认识
(2010-09-16)
新中国文字改革历程和《汉语拼音方案》50周年
(2010-03-07)
论信息时代的汉文字改革
(2008-05-02)
论信息时代的汉文字改革 陈 明 然 “第七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2004年8月16日 中国 上海 引 言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真的猛士
(2007-11-28)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强化母语地位、保持母语的先进性、加快汉语的文字改革
(2007-08-31)
强化母语地位、保持母语的先进性、加快汉语的文字改革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
分页 1/1
[1]
新闻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选择分类
├会员园地
├新闻采风
│├站内消息
│├行业动态
│└社会热点
├语文漫谈
│├语言文字
│├语言文化
│├语言文学
│├语言文艺
│└语言文章
├汉字大典
│├文字概说
│├汉字文化
│├神秘字符
│├汉字博古
│├汉字艺术
│├印刷之光
│├文字改革
│├数码中文
│├学术文章
│└人物档案
├语言理论
│├语言理论学会和通讯
│├全国语言理论研究会
│├语言理论通讯
│├通化师院学报专栏
│├学术交流与网上课堂
│├语言学评论
│├语言学学者
│├语言学论坛
│├快讯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书同文字
│├书同文快讯
│├书同文论文
│├书同文研究第十二辑
│├书同文研究第十一辑
│├书同文研究第十辑
│├书同文研究第九辑
│├书同文研究第八辑
│├书同文研究第七辑
│├书同文十周年纪念文集
│├书同文研究第六辑
│├书同文研究第五辑
│├书同文研究第四辑
│├书同文研究第三辑
│├书同文研究第二辑
│├书同文研究第一辑
│├周胜鸿书同文新论
│├汉字书同文研究(旧)
│└儒学复兴
├专栏专题
│├中易系统书同文
│├汉字论丛
│├挹西注中书同文
│├语言的本质
│├华文速成讲座
│├WPL语言文学网
│├汉字编码设计学
│├汉语拼音字头字典
│├论汉文字改革
│├语音象征与语言
│├中文世纪行
│├语言文字论辩集
│├汉语与中国文化
│└网友来稿汇编
├井田汉字
│├归一
│├图说
│└胡说
├湘潭工贸学校
│├招生简章
├金鹰盒工厂
├栏目推荐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