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相”字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作为副词的“相”字, 大致有四种用法。

关键词   本义  引申义  统读  异读

“相亲”原本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词 ,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读成“xiāng亲”,而《辞海》将其读成“xiàng亲”。同一个“相”字,同一个词,却两种读法,都是权威性辞典, 孰是孰非? 因此, “相”就成了一个引起争论而不得不认真解析的字了.

许慎的《说文解字》将“相”列入“目”字部,解释道:“相,省视也, 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并且举例“《诗》曰:‘相鼠有皮。’”许慎把“相”字的本义解释为“省视”是错误的,“省视”只是“相”字的引申义而已。许慎犯错的原因,大概是受了《周易》“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地上可以观看的物体,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树木)”的误导。清代的段玉裁也因此以讹传讹,说道:“此引《易》说从目木之意也。目所视多矣,而从木者地上可观者莫如木也。”宋代的戴侗同意许慎的“省视”一说,但是解释不同。他说:“相,度才也。工师用木,必相视其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也。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

“相”字是会意字,是“从目从木”,但绝对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从远古时代开始,“剜目”就是一种常见的刑罚。甚至在1959年民主改革之前的西藏,农奴主以野蛮、残酷的刑罚维护封建农奴制度,动辄对农奴实施剜目、割耳、断手、剁脚、投水等骇人听闻的酷刑。遭受“剜目”的人,以及所有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双目失明的盲人,没有双眼观察事物,所以只能“以木代目”,手持木杖探路。因此,“相”字的本义就是盲人的手杖。

由于“盲人的手杖”这个意义太原始了,以至于在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中都很难找到佐证。只是在《尔雅·释诂下》中还能发现一点踪迹,它解释说:“相,导也。”

“相”字正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

盲人“以木代目”,借助木杖探路,所以后来搀扶盲人行路的人也就称为“相”。例如《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盲人站立不稳,却不去把持;盲人跌倒了,却不去搀起。那么为什么还需要用那个搀扶瞎子走路的人呢?)盲人因为双目失明而失去了一般的劳动能力,于是大多数就被迫从事“乐师”的职业。古代的乐师都是盲人,负责搀扶乐师行走的人被称为“相步”(即搀扶行走,“相”表示帮助、辅佐的意思)。《礼记·礼器》记载:“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郑玄注:“相步,扶工也。”“扶工”即负责搀扶乐师行走的人。后来,这个“相”字又由此引申为某些仪式负责引导的人。《周礼·秋官·司仪》郑玄注:“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赞”是帮助的意思,所以“赞”和“助”能组成同义的合成词“赞助”)“摈相”一词流传至今,不过其意义特指婚礼中陪伴新郎的未婚男子或陪伴新娘的未婚女子,从手的“摈”字也变成了从人的“傧”字。

辅佐国君的大臣也称为“相”。例如《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君王公侯将军大臣难道是有种的吗?; 后来又专指“相国”、“宰相”,例如《吕氏春秋·举难》:“相也者,百官之长也。”。《史记·项羽本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沛公想在关中称王, 让子婴做宰相。) 汉代末期, 宰相都被封为公爵。因此,宰相又被尊称为“相公”。随着时代变迁, “相公”一词被广泛运用, 富家子弟可尊称为“相公”, 妻子对丈夫可尊称为“相公”, 甚至男妓也雅称为“相公”了。

中国说唱文学之祖是荀子的《成相篇》,其得名于此篇首句“请成相,世之殃。”再则《礼记·曲礼》中又有“邻有丧,舂不相”。古代的一些学者曾经为“相”为何物而考究,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字通•目部》:“相,乐器。”郑玄注曰:“搏拊以韦为之,装之以糠,形如小鼓,所以节乐,以咏,谓歌诗也。”并且特别说明,“糠一名相,因以名焉。今齐人或谓糠为相。”其实“装之以糠”之说不确,皮袋装糠,拍击之其声音难以响亮。民间歌谣实属社会下层民众所为,一般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如李斯曾谓“击瓮叩缶”之类,而无丝竹管弦演奏曲调。近代凤阳花鼓、京韵大鼓、河南梆子、莲花落等民间曲艺均为“成相”之遗风,或敲小鼓,或敲竹筒,甚至有以竹筷敲碗碟的。“相”就是蒙兽皮制成之鼓,民间百姓演唱歌谣时用作最简单之伴奏。其得名为“相”,正是由于“相”字的“帮助”“辅佐”之义。“邻有丧,舂不相”的意思是说:因为邻居正处于丧事期间,所以在舂谷物的不唱歌(平时人们在舂谷物的时候,都会一边劳动一边唱歌,用歌声的节奏来协调持杵上下的动作)。这个“相”字也是源于“相”字的“帮助”“辅佐”之义。

表示“帮助”“辅佐”意义的“相”字,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例如:相夫教子 (辅佐丈夫教育子女); 吉人自有天相 (好人自然会有上天保佑)。

盲人借助木杖探路,“以木代目”,于是“从目从木”的相字就由此引申产生了以“省视”、“察看”为核心的另一大语义系统。盲人借助木杖探路是小心翼翼、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所以“相”字和“看”、“望”、“见”、“观”等等不完全一样,具有“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含义。例如“相人”(即以观察人们的面貌长相来占卜其命运)。如《史记·高祖本纪》:“吕公者,好相人。”;“相术”(即相面的方法),《三国志·魏·朱建平传》:“善相术,于巷闾之间,效验非一。”(善于相面,在街巷之中,它的验证很多。)再如“伯乐相马”、“相机行事”等等。

“相”字还由“察看”引申为名词“相貌”。例如:《荀子·非相》“形相虽恶而心术善, 不害为君子也。” (形态相貌即使丑恶, 如果心术好也不妨碍他成为君子。);再如《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 幸复得此妇。” (我早已是没有高官厚禄的相, 却有幸得到这样一位妻子。)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使用频率的比较高的词是“相面”和“相亲”。“相面”是指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 ; “相亲” 是说男女双方在确定婚事之前到对方家中去察看了解。“相面”和“相亲”之中的“相”字,其意义毫无疑问是一致的,但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两个“相”字的读音不一样。“相面”读“xiàng面”,“相亲”读“xiāng亲”。

“相”字“盲人的手杖”的本义,以及引申出的“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g。因此,《现代汉语词典》把“相亲”读成“xiāng亲”是错误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编撰者自己也觉得这样做不妥,只好把“相亲”的“相”字解释为“亲自观看”, 又加说明“是不是合心意”,其实这样做只能是画蛇添足。那么,伯乐相马是不是“亲自观看”呢? 《现代汉语词典》的如此处理是不是给语言规范和人们的交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呢?

汉字之中常有 一字多音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兼具不同的词性而产生不同的读音。例如“好”字:作为形容词、副词时,念hǎo;作为动词时,念hào。“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g

纵观“相”字的本义以及引申出的“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不论是“手杖”和“盲人”,还是“相步”和“盲人”;不论是辅佐者“相国”和被辅佐者“国君”,还是“相面”者和被“相面”之人,“相”字的所有意义无一例外地表示着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相”字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第三大语义系统——副词,主要修饰动词, 表示两方面之间的关系。

作为副词的“相”字, 大致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表示“共同”、“互相”, 只修饰及物动词。例如:《论语·卫灵公》“道不同, 不相为谋。”(政治主张不同, 就不能共同谋划);《史记·陈涉世家》“苟富贵, 无相忘。”(今后如果发财做官了,千万不能忘记贫困时的朋友)。 再如: 相约、相处、相持、相好、相扑(一种体育竞技运动,现在常有人错误地读作xiàng扑)、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依为命、相得益彰等等。

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动作。有时“相”字可以指代动词后面的宾语“我”、“你”、“他”。例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 我依然是冰清玉洁、清廉自守);《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 会不相从许!”(我对她已经恩断义绝, 我也决不会允许你!);《汉书·朱穆传》“穆居家数年, 在朝诸公多有相推荐者。”(虽然朱穆已经还乡多年, 但是朝廷大臣之中还是有很多推荐他的人)。再如: 相知、相助、相思、相劝、相信等等。

三、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例如:《汉书·苏武传》“匈奴使来, 汉亦留之以相当.”(匈奴派使臣来汉, 汉室也把他们扣留下来相抵);成语“相形见拙”(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 显得远远不如)。再如: 相差、相距、相等、相同、相像、相仿、相似等等。

四、表示两者(或数者)之间的递接、传承。例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天下者, 高祖天下; 父子相传, 此汉之约也。”(天下是汉高祖刘邦的天下. 父亲传给儿子, 这是汉朝的规定)。再如: 相次、相继等等。

作者简介:黎传绪    195212月出生 南昌市人 
南昌科技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教授 
国家语言文字应用
十五科研项目负责人
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江西省语言学会副秘书长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