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若石从事书法研究多年,专门研究寿字,是从1984年开始的。在多年的书法创作过程中,许若石觉得,寿字的变化似乎无穷无尽,形式繁多,很有意思。1984年中的一天,他突发奇想,计划创作一套《肖形百寿印》,将中国传统的寿字文化和生肖文化结合起来。
令许若石最初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对寿字的搜集和整理,他逐渐发现,原来几千年来,寿字中积淀的文化内涵竟然是如此之深,如此之广。印章创作完成后,有这么多人关注,证明寿字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于是,许若石决定,专门进行寿字文化的研究。1998年,他应日本姬陆市邀请,赴日进行篆刻艺术和寿字文化交流。从1984年创作《肖形百寿印》以来,许若石研究寿字已经有23年历史了。
搜集寿字1.5万
许若石从浩瀚如海的历代钟鼎彝器、古籍印谱、金石碑帖、简牍帛书、砖刻瓦当、名人印鉴和文字典籍中,广搜博集、择优撰汇出来1.5万个不同的寿字,堪称“中国历代寿字大全”。
近期,他把其中的3000多字刻成了印章,又从这些印章中,精选出1000余枚最具代表性、最经典、最常用的寿字,结集成了《千寿印》一书。《千寿印》创作工程巨大,仅用青田、寿山、巴林、昌化等印石就达数百公斤之多,刻章之辛苦,难以言表。
据悉,这1000多个寿字中,有不少是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品种,极其珍贵。例如,水族使用的“水文”中,有两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入选;已经失传的八思巴文中,有4个寿字入选;契丹文中有五个不同的寿字入选;满文中也有三个寿字入选;慈禧太后的著名印章“仁者寿”中的寿字,也收录在这部巨书之中……
《千寿印》学术价值巨大
中国的寿字文化变化繁复,但从古至今从未有人能将历代钟鼎彝器、古籍印谱、金石碑帖、简牍帛书上的寿字加以整理,许若石的这项成就,将在中国文字史和篆刻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这部书的编辑过程中,每一枚印章,都能在历代资料中找到出处,从这个角度讲,《千寿印》的学术价值极其巨大,专家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许若石透露,准备成立一个中国寿文化研究中心。他说,同为传统文化精髓,目前,我国有喜文化研究中心,有福文化研究中心,却没有寿文化研究中心,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而在汉字中,寿字写法的变化之多远远超过喜字和福字。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说,这部书有几大特点。首先,寿字本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寿字是“追求生命长久”之意,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千寿印》中囊括了各种体例的寿字,不但有汉字中的真草隶篆,还有珍稀的少数民族文字,是许若石数十年来研究寿字文化的总结,堪称厚积薄发。在仔细研究这本书后不难发现,虽然内容丰富而宏大,但许若石在篆法、刀法、章法以及体例的选择搭配等方面做得都十分细致精到,尤其在篆刻方面,体现了作者数十年磨练出来的深厚功力,水准很高,具有工具书的特点。(王健)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