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论“词调 模式化”

2.2 词调 模式化 是 一种 变调

[日期:2014-10-25]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彭 泽润 [字体: ]

2.2 词调 模式化 一种 变调

上面 衡山 方言 分析 来看,虽然 词调 模式 变化 以后  调值 11 55 分别 就是 阳平 阴去 调值,但是 这些 声调 音节 记录 语言 单位 词调 模式 以外 情况 声调 不是 这样 的。例如 它们 其他 情况 声调 :哥(33),鞋(11),姐(13),婶(13),满(13),手(13),客(24)。

词调 模式化 现象 有些 汉语 方言 比较 普遍,例如 江苏 丹阳 方言,“多数 进入 字组 变调”(吕 叔湘 1980)。其中 3-4 音节 的 声调 变化 是 在 两个 音节 变调 基础 上 的进一步 变化 ,而且 具有 典型 的 模式化 倾向,具体 下面 表格 1

表格 1. 丹阳 方言 3-4 音节 的 词调 模式

2 个 音节

连读

3个音节 连读

4 个 音节 连读

(a) 类型

(b) 类型

(a) 类型

(b) 类型

11+11

11+11+11

11+55+33

11+11+11+11

11+11+55+33

42+11

42+11+11

42+11+11+11

42+24

42+42+24

42+42+42+24

42+24+55+33

33+33

33+33+33

33+55+33

33+33+33+33

33+33+55+33

24+55

24+55+55

24+55+33

24+55+55+55

24+55+55+33

55+55

55+55+55

55+55+33

55+55+55+55

55+55+55+33

表格 1 可见 丹阳话 3 4 音节 词语 连读 a)和 b 两种 类型 变调。(a)类型 基本 类型,它 除了 音系 允许 24 + 24 声调 组合 格局 以外, 都是 两个 音节 变调 基础 延长 一个 音节 声调,吕 叔湘 叫做 “前进型 声调 同化”。(b)类型 辅助 类型,它 主要 出现 衬托 音节 形容词 中,成为 基本 类型 同时 使用 一种 辅助 类型。吕 叔湘 认为 b)类型 “不是 前进型 声调 同化”,但是 没有 进一步 说明 规律。其实 后面 两个 音节 固定 读成 一个 声调 模式 “高+低”,具体 55+33” 的 模式。这个 55+33” 的 模式 在 2 音节 连读 组合 类型 没有。无论 a)还是(b)类型,都是 淡化 后面 音节 区别 特征。

不过 问题 不是 这么 简单,34 音节 变调 有的 23 音节 后面 增加 一个 变调 音节,例如 “近视+眼”、“小东门+桥”,它们 仍然 只能 分别 属于 23 音节 变调。真正 3 4 音节 变调 23 音节 前面 增加 一个 音节,它们 引起 一个 全新 声调 模式,模式 类型 一般 第一 音节 决定 并且 引起 连锁 类型,例如 “张 师傅(55+55+55)”、“王 师傅 24+55+55)”、“宋 师傅 42+42+24)”、“范 师傅 11+11+11)”,同样 “师傅” 有 3 声调 表现。如果 它们 前面 “小(55)” 就 变成 33+33+33+33 声调 模式,如果 它们 前面 “大(11)” 就 变成 11+11+11+11 声调 模式。也 可以 保留 后面 一个 音节 变调,产生 第二 读音,例如 “大 收音机” 可以 11+11+11+11,也 可以 11+11+11+33。这样 反而 “大 收音” 变成 一个 变调 整体。类似 例子 “总工程师”、“副秘书长”、“老火车站” 等。

丹阳 方言 这种 模式化 变调 不仅 出现 双音节 中,而且 出现 “老火车站” 这样 的 4 音节 或者 词化 词组 中。这 说明 声调 模式化 或者 整体 感觉 普遍 体现 丹阳 方言 中。这些 情况 说明 词调 模式化 一种 声调 变化,就是 “变调”,不是 单音节 语言 单位  常规 声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20]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摘要
第2页:1 引言
第3页:2.1“词调 模式化”的 性质
第4页:2.2 词调 模式化 是 一种 变调
第5页:2.3 词调 模式化 的 变调 不是 语流 音变
第6页:2.4 词调 模式化 的 变调 也 不是 语素 的 语流 音变,而是 语素 的 模式化 音变
第7页:2.5 词调 模式化 的 认识 过程
第8页:2.6 用 模式化 词调 理论 重新 分析 昌黎 方言 声调 中 的 问题
第9页:3 “词调 模式化”的 类型
第10页:4.1 词调 模式化 的 优先 实现 规律
第11页:4.2 词 的 声调 模式化 中 的 音高 一般 会 尽量 在 声调 系统 中 寻找 现成 声调 实现
第12页:4.3 不同 模式化 词调 可以 出现 在 同一 个 体系 中
第13页:4.4 词调 模式化 理论 可以 更好 地 解释 复杂 的 “连读 变调” 格局
第14页:5.1 词调 模式化 是 汉语 声调 淡化 的 表现
第15页:5.2 词调 模式化 是 汉语 “词”意识 的 突出 表现
第16页:5.3 词 的 末尾 音节 声调 弱化 和 趋同 是 汉语 各个 方言 的 共同 特点
第17页:5.4 词调 模式化 是 汉语 词 多音节化 以后 的 声调 反向 发展 的 结果
第18页:5.5 词调 模式化 在 外因 上 可能 受到 北方 阿尔泰 语系 语言 影响
第19页:5.6 词调 模式化 的 事实 可能 由于 理论 的 局限 被 掩盖
第20页:6.感谢 的 话


阅读:
录入: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语义互联网世代迫切需要汉语的词式文本

下一篇:语言学学术辩论赛海报书法展览
相关文章       语言理论  声调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