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新媒体现状与趋势囗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

[日期:2007-03-26] 来源:人民网——《青年记者》  作者:柳斌杰 [字体: ]

  20多年来传媒业三大教训

  新媒体的发展问题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改革开放20多年传媒业出现的三大教训促使我们必须把新媒体的发展作为行业的重点来关注,这三个教训分别是:

  1、对通俗文化的兴起思想准备不足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比较正统的文化,历来对通俗文化不够重视。在古代官方修编史书的时候,往往将对通俗文化的记述排斥在外或只列存目。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由于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敏感性,更难把文化通俗化、生活化提上日程。改革开放之初,打开国门后很多通俗文化进入国内,邓丽君、迪斯科不胫而走,但很多年都被当作是精神污染,予以抵制。后来才被动默认了,因为已经普及到全国。

  2、互联网管理没有主动跟上

  互联网进入中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合法地位,不承认它是新的传播载体。后来互联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高校调查中,90%的学生把互联网作为了解外部世界和知识的工具,这才被确定为一种媒体,130多个互联网站作为有新闻传播权的互联网站,被正式纳入新闻出版管理范围。今天有影响的互联网站,都是企业和市场行为所形成的,如果当初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能够因势利导、主动参与、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就不至于丧失了管理主动权。

  3、正版音像、电子出版发展滞后

  音像、电子出版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却面临不景气的局面。高压缩比的音像、电子非法出版对市场冲击很大。正版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发展由于原创投资、国家税收等因素价格居高不下,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盗版产品的技术可谓与时俱进,一张光盘可以容纳48集电视剧,一部电视剧一张光盘就可以全部容纳,而正版的光盘却做不到,仍然是一盘一集。直到现在,正版技术依然落后,正规音像、电子出版市场仍极为困难。

  这几个教训促使我们实事求是地深入思考:面对技术进步,面对新的媒体、载体、材料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我们如何应对?是阻挡变革还是顺应潮流?是抓住机遇发展还是用落后的生产力阻挡先进的生产力?我认为,对新技术和新媒体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即“主动参与、积极应对,为我所用,趋利避害”。

  新媒体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先进生产力总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任何时代都不例外。社会进步本质上是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的,文化也是这样。由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们国家新媒体发展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几个趋势,主要表现为:

  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是我国新媒体发展的先决条件。

  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我们不能将传播方式、载体和内容混为一谈。目前传播内容没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同。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新媒体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在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中,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他们正是我们出版物市场未来消费的最大主力。再比如说,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大量转移到网络上。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新媒体已经被读者、观众和听众所接受,人们的阅读、学习习惯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

  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 任何媒体传播都没有今天新媒体传播的条件好,中国目前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4.2亿,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有30多万种,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这不是政府规划,而是市场自动形成的。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

  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 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的1/4,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带来了精神享受,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光是手机的产量每年就是3.3亿。一些通讯公司自己或者通过委托创意公司正逐渐转向新闻媒体内容生产,如开发手机报、手机刊。大批城市的创意园区、文化园区,也正在为新媒体提供内容软件。

  国家十分重视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这是发展新媒体非常有利的因素。 我国已经在新媒体方面采取了重要的措施,国家正在着力搭建新媒体重要的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

  以上五项,是新媒体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具体出版生产部门应该抓住机遇,推动新媒体的建设。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开发不足,新媒体发展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传统的新闻出版单位自身在发展新媒体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

  思想认识不统一。对待新技术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不要惧怕新媒体,更不能排斥先进的东西,而要研究它、应用它。在这方面“左”的影响还比较多。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会给传统媒体带来不小的冲击。就像当年互联网刚刚兴起,人们还没来得及弄清是该抵制还是积极应对时,它就做大做强了,变成了主流渠道,进入了社会各个方面。我们必须坚信的一点是,新媒体是阻挡不了的,但也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虽然更新快、容量大,但传统媒体却更加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从人们对互联网论文的应用远远低于书报刊论文应用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各自的优势。因此,新闻出版的行业领导急需统一思想认识、分析利弊,看清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媒体的紧迫感,加快发展新媒体。

  新闻出版行业内信息化程度较低。

  新闻出版总署每周通报行业内的发展情况,手机报、手机刊、数字出版等新兴事物不断涌现,新媒体发展得很快。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新媒体的研发单位多是IT公司、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出版单位和新闻单位自主研发的却很少。几大通讯公司都在办手机报、手机刊、手机电视,而我们主流的传媒单位却没有参与,这给新闻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问题,对我们整个传媒业的体制也带来巨大影响。过去的准入制度是否有效?传统的国有的出版单位是否能够进入新的传媒体系?IT产业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有国际背景或属于股份制和民营领域,他们通过新媒体技术介入新闻出版行业,那么整个管理制度就应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新闻出版行业的新媒体技术标准滞后。 从科学技术角度讲,技术标准滞后,这是当前引导新媒体发展最大的问题。数字出版的技术系统和装备系统尚需要加大研发和创新,特别是行业标准滞后,信息化的水平低,原数据和信息交换格式未能形成标准,数字出版管理格式、数字出版防伪、保密、版权保护等等技术问题还不完善。互联网的特点就在于互联互通、大容量、大规模,而我们现在却把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跟传统体制的信息化混为一谈,现在是每个单位一个制式,每个地区一个标准,不能互联互通,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比如新华书店系统和民营公司建立起的大型物流中心,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不统一,上下没有统一的接口,难以处理来自各方面的数据,有的省不得不用几百人,每天重新编码、重新排码,这样的信息化还不如不信息化。不重视标准是不能发展的,例如,日前有16个国家参加的杭州制定国际信息标准的会议上,中国的企业竟然只有华为一家参加新媒体标准的制定。标准就是生产力,就是市场,我国在标准方面却非常滞后,传统行业的技术标准还没有成为体系,新媒体的标准更是严重滞后。

  新媒体的管理亟待加强。 由于认识上的不统一和对新媒体技术的陌生,我们在新媒体管理方面严重落后于发展。怎样建立以法制为依据的管理体系,目前还在探索阶段。而管理如果不跟上,则会影响新媒体的发展。去年上半年出台了一些互联网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办法,但是在新媒体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定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急需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法规体系。



[1] [2] 下一页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

下一篇:美报:使用简体字已成潮流 美中文学校舍弃繁体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