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三月三日上巳节,曲水流觞丽人行(与三月三有关的诗词)

争奇斗艳,水边丽人

[日期:2013-04-11]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湘里伢子 整理 [字体: ]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盍勹e四声)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杜甫《丽人行》约作于753年(天宝十二年)或次年,诗分三段,描述了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前,以杨氏兄姐妹为题材的诗就已经不少,但都没有杜甫这首深刻。此诗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正如前人所说的,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

 

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丽人行》诗画的代表作。

自杜甫《丽人行》诗作问世后,历代以此为题材作画的累有佳作。
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丽人行》诗画的代表作。张萱是陕西长安人,唐开元、天宝年间当过“史馆画直”,是当时有名的宫廷画师,他特别擅长描绘贵妇淑女,所画仕女,丰颐厚体的形象,开盛唐“曲眉丰颊”的画风。我国于 1995年5月23日发行《虢国夫人游春图》邮票一套(如图),二连张的设计浓缩了张萱画作的全貌。

相关链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是唐朝诗人杜甫描写上巳节的诗句。唐朝时,上巳节是一个隆重的节日,那一天,长安城中达官贵人的家眷都会齐集长安城郊的水边戏水嬉戏洗涤污垢,以此迎接春天。据说,因为众多美女的洗涤,那一天,河水中都会飘荡着脂粉的香气,而男人们也会乐于欣赏这样的“美眉博览会”。在这样一个春天的节日里,人们走进大自然,一同戏水、嬉戏、放风筝、游玩,共享欢愉。

三月三的文化核心是“生育”

高巍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和自然时令紧密结合。上巳节是春天里的重要节日。一方面,人们需要洗去一冬的污秽,有一种去旧迎新的含义,因此上巳节的习俗多离不开水边。这种去旧迎新,从心里上说,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从生理上说,则有着迎接新生命的寓意。另一方面,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是播种的时候。上巳节诸多与生育有关的风俗也是和这样的节令特点相匹配的。而这一特点在少数民族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提到三月三,许多少数民族的三月三山歌大会要比汉族的上巳节更为有名。“少数民族的三月三和上巳节日期相同,在风俗上有雅俗之别。”据高巍介绍,按照传统风俗,如果青年男女在山歌大会上倾心彼此,往往跟着就会找地方野合。“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这种风俗与其说是一种生理本能,我觉得它更是顺应天时的一种很自然的生理活动。少数民族地区不像中原,受礼教束缚。因此他们的风俗也更贴近自然。”
 
东方情人节名符其实

因为上巳节的风俗如此,有人曾将它誉为中国的“情人节”。而同样享受这一称号的节日还有元宵与七夕。它们是否名符其实呢?高巍认为上巳节可算得上是中国的情人节。至于另外两个节日,恐怕没这么名正言顺。他们只是和上巳一样,都包含祈子的内涵,“但它们实际上有不同的主题,而且都是与节令背景紧密结合的。”

高巍说:“女孩子过去七岁束发成为少女,十四岁初潮,四十九岁绝经,七实际上是一个生育的周期,两个七放在一起还是表达一种祈子的诉求,因此称他为情人节是没有依据的。而元宵节的祈子则和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过去人认为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元宵当晚,人们看到月亮这颗星非常明亮,象征生育能力到了高峰,于是人们祭祀星星,祈求生子。”

为什么诸多传统节日都有祈子这样同一个内涵?对此,高巍说;“应该说人丁兴旺、家庭和睦是所有传统节日都具备的主题。因为这两个主题是保障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正常发展的必要前提。只不过各个节日根据不同的天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暮春之初,兰亭集会
第2页:争奇斗艳,水边丽人
第3页:人面桃花,春意浓浓
第4页:杨柳拂堤,鸢飞漫天
第5页:执子之手,秉兰赠芍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书中“端午”:领略名家笔下不一样的节日风情
相关文章       诗词  传统节日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