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字形是对旧字形而言的。50年代初期,我国出版物上汉字字形混乱现象比较严重,除了异体字并用和繁简字并存外,有些字的结构、轮廊基本相同,但笔画数目有出入,笔画形状有差别,构字部件也有不同。如“者”和“ ”,“刃”和“ ”,“真”和“ ”等等。这种现象同样妨碍着汉字字形的规范化,它不仅增加了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负担,也给汉字的排检和电子计算机处理增添了麻烦,还给印刷工业造成了无谓的浪费。为了消除字形的这种混乱现象,有关部门用了十年时间进行整理。1965年1月30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6196个通用汉字规定了通用字体的规范字形(包括笔画的数目、笔画的形状、笔画的顺序和间架结构的方式)。《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凡有跟过去写法(异体写法和繁体写法除外)不一致的字,过去的字形称之为旧字形,现在规定的字形称之为新字形。例如:“ ”为旧字形,“争”为新字形,“ ”为旧字形,“产”为新字形,“ 、 、 ”为旧字形,“者、刃、真”为新字形。
这次字形整理工作以便于学习和使用为目的,坚持从简、从俗,并考虑合理化和系统化的要求。根据整理工作的具体原则来看,《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对旧字形作了如下调整:(括号里是旧字形)
1、结构的调整
(1)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如:群( )、略( )、鹅( )、默( )。
(2)变半包围结构为非包围结构,如:感( )、麸( )。
2、部件的调整
(1)合并部件,如把“月”(月亮的“月”)、“ ”(“肉”字的变体)、“ ”(“丹”的省写)等部件合并为“月”。
(2)更换部件,如:没( )、争( )、奂( )、摇( )、温( )。
3、笔画的调整
(1)笔画直化,如:直( )、俞( )。
(2)笔画省减,如:吕( )、奥( )、盗( )、蚤( )。
(3)笔画连接,如:花( )、研( )、免( )、养( )、瓦( )、牙( )、比( )。
(4)笔画延伸,如:灰( )、角( )。
4、笔画和笔势尽量便于横写
(1)将部分撇笔改为横笔,如:屯( )、吞( )。
(2)改变笔势方向,如:羽( )
5、印刷体力求与手写体一致
同一个字宋体和手写楷体笔画结构不同时,宋体尽可能接近手写楷体。如:教( )、即( )。
以上调整反映了新旧字形的主要差别。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公布后,我国报刊书籍的铅字字形基本上都采用了新字形。在一些影响较大的语文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里都附有“新旧字形对照表”,概括反映了新旧字形的各种差异。我们写规范汉字,必须了解这种差异,努力掌握新字形的笔画结构,写新字形,不写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