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也談漢字的詞與字

盛  諫

上一篇從語言的不同發展道路的角度對漢語與西方語言詞特性的差異作了一番比較,思考之餘深感要把複雜而又特殊的漢語剖析清楚並與其他語言比較需要一張能精確反映語言結構的示意圖。沒有圖的幫助,單靠文字繞來繞去,不僅別人不明白,自己往往也會繞糊塗。

索緒爾在他的普通語言學講課中曾用橢圓表示語詞是詞音(能指)與詞義(所指)的結合體,中間的單實線表示指稱關係(圖1)(屠友祥譯索緒爾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第108頁,上海人民出版社)。由於索緒爾時代的語言學只討論口頭語,所以語詞只涉及詞義與詞音兩要素,現在包括書面語,增加了詞形(指書面符號)要素,我們將它擴展為音形義三要素結合的圖形(圖2)。圖形的下左方是“音”方,“音”指的是語音符號,或稱聽覺符號;此圖下右方是“形”方,“形”指的是書面符號,或稱視覺符號,不是指形聲字的形,也不是表形表意的形;圖形的上方是“義”方,“義”是指上述兩種符號所指稱的“概念”(concept)或“含義”(meaning)。西方語言的詞形(能指)只直接指稱詞音(所指),我們用雙方之間的單實線表示這種直接指稱關係(圖2);“音”指稱“義”,詞音與詞義雙方之間也是能指與所指的直接指稱關係,也用單實線表示;詞形與詞義之間沒有直接聯繫,我們用雙實線表示,雙實線中有空隙隔斷,表示不直接指稱。

    

1中只有一種指稱關係,圖2中二要素增加到三要素使指稱關係可區分為二種:直接指稱和不直接指稱。由於指稱使形音義形成一結合體,不直接指稱即間接指稱。間接指稱分兩種,圖2中“形”通過“音”間接指稱詞義,是一種串列方式的間接,我們稱之為串列間接指稱。在下面會看到漢語是另一種情況,稱為平行間接指稱。

語言具有層級結構,因此還必需在圖形中把層級表示出來。電腦技術中常用幾個同心圓表示語言的層級關係(圖3),其中最內同心圓表示基礎層,外圈表示高層。把它引入到三要素圖中即可全面地表示語言不同層級中三要素的關係(圖4,圖5)。

    我們先討論基礎層。對於文字的書寫來說,不論中文、外文,筆劃都是最基礎的層級,但對語言系統而言,除了個別筆劃與字形或字母形正巧相同(如中文的一,外文字母的l)外,單獨的筆劃既不指稱音也不指稱義(注意:是筆劃的名稱“橫、豎…”指稱筆劃而不是筆劃指稱它對應的名稱。),因而筆劃不是書面語言最基礎的層級。

    於是,對於西方語言(圖4),書面符號的基礎層是由筆劃構成的字母,字母直接指稱語音音素,在它與音素之間畫了單實線。可能有少量字母代表的音素指稱“義”(如英語中的aI等個別單音素詞),在他們之間畫了單實線。這是個別情況,大多字母的語音不指稱“義”,因此在“少量單音素詞()”兩側加了括弧。因字母不直接指稱“義”,所以在字母與“義”之間畫了雙實線,前面已說過,這種情況下雙實線表示的是串列間接指稱。

對於漢語,書面符號的基礎層是由筆劃直接構成的獨體字(古代稱為“文”),它分象形與指事兩類,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表意,皆直接指稱單音節詞/義符(即形聲字的形旁)/詞綴三者的“義”,所以圖5中獨體字與“義”之間畫了單實線。因獨體字不直接指稱詞/音符的“音”,所以在“形”與“音”之間畫了雙實線。由於形指稱義,音也平行地指稱義,這二種指稱使“形音義”三者結合在一起,於是“形”與“音”有了對應關係,這種“形音”關係是由“形”與“音”分別平行地指稱“義”造成的,我們稱它為“平行間接指稱”,它使獨體字獲得了“表音資格”,可以作為形聲字的音符(聲旁)使用。圖中(帶調/無調聲韻音節)表示詞音是帶調聲韻雙拼音節,當音符使用時為不帶調的聲韻雙拼音節。

西方語言的第二層是詞素(morpheme),分自由形式與粘著形式兩類,其中自由形式可另外單獨成詞,有些類似於漢語的單純詞;粘著形式主要作詞綴。語音上詞素是一些音素群,書面上用字母群指稱音素群(圖4)。西方語言從這一層開始指稱“義”,大體上與漢語的基礎層類似。

漢語第二層的書面形式是合體字(古代稱字),它又分為兩類。一類為會意字,通過表意直接指稱單音節詞義,不直接指稱詞音;另一類為形聲字,它由音符(聲旁)直接指稱單音節詞的音,在圖5該層級的“形”“音”之間用單實線表示。又由義符(形旁)直接指稱單音節詞的義,但是這種指稱一般只是指出概念上的類別(如木類、草類、魚類…,實際上僅起區分同音字的作用,只有在音近義通的字族中當音旁為音義兼表的情況下,形聲字才能較好的表意。因此,圖5該層的“形”“義”之間用了虛線,表示這種直接指稱表意有些字完善有些字不完善。

漢語的基礎層與第二層均為單音節詞(單音詞),它是數量最多的一種單純詞,既可自由運用又可成為複合詞的一部分,有些還可作為派生詞(附加式合成詞)的詞綴。

西方語言的第三層是詞(word),它的語音形式是以主重音為詞界的音節群,書面形式是加空格的字母群,主重音及空格分別是兩者的形式標誌(圖4)。

漢語的第三層的書面形式是字群,與它對應的詞分為二類,其中一類是多音節單純詞,古代稱為聯綿字的詞其中有許多是雙音節單純詞,此外近代的音譯詞也可歸入這一類,它的詞義僅與字音有關,因此圖5中在詞義與字形之間用了雙實線,表示它們不是直接指稱關係。與字群相對應的另一類是合成詞/片語等構件,由於字群中有的字直接表音,有的字間接表音,因此圖5中在字群與音群中間用虛線表示直接與間接皆有。漢語的合成(複合/派生)詞與片語的語音都是多個帶調聲韻音節,書面形式都是字群,它們因沒有形態區別而繪在同一層級,這反映出由於缺乏形式標誌使漢語的詞與片語無論從書面形式或語音特點都難以區分的事實。唯一能區分它們的是被指稱的“義”,而“義”是內在的,因而辨別漢語中的詞與片語是件相當困難的事。

西方語言的第四層是片語,由於西方語言的片語與詞的音與形皆各具自已的形式標誌,因此片語與詞涇渭分明,可以分列兩層,與漢語的多音節詞與片語混在同一層內不同。

兩種語言的最外層都畫到句,從句開始向外還有篇章等層級,但由於已超出了本文題目的範圍(字與詞),本文就不討論了。

周有光先生認為古代漢字中確有一部分能夠“表形”(象形,望文生義),隸變後的漢字已沒有“表形”功能了(周有光20057)。又如簡體漢字所使用的代替符號也會使表意功能喪失。但我認為由於這些字的指稱關係是漢字開創時期通過表意而獲得的,那麼只要形義存在承繼關係,那麼他們的指稱關係的性質不會因之而變,所以圖5仍按許慎的“六書”繪製。

 

上述語詞三要素圖可以幫助我們對有關詞字的爭議作出實事求是的分析與判斷:

.關於“漢字的性質”

漢字屬於何種文字?說法很多,周有光對他們進行了歸納(周有光,漢字性質和文字類型,語文建設通訊(香港)第5頁, 20056月第81期),並提出可以綜合文字體系的三方面特徵來加以確定。這三方面特徵是1)符號形式,有圖符、字元、字母三種;2)表達方法,分表形,表意,表音三種;3)語言段落,成熟語言有語詞、音節、音素三種。

以上三方面特徵在我們的三要素圖中都得到精細的反映。在利用三要素圖考察“漢字性質”之前,我們還需對以上三方面特徵作些修正: 1)表達方法只有表音與表意兩種,因為任何一種語言中,“形”(書面符號)只有兩種可能:直接指稱“音”或直接指稱“義”(即“意”)而不可能指稱“形”(形狀形態),所謂“表形”實際上是表意範疇內的一種具體方式或途徑,是表意集合中的一個子集。漢字的象形與指事都是“表意”,只是具體方式或途徑不同而已;2)表達方式的考察應限於直接指稱關係。所謂“表達”即索緒爾所說的“能指”指稱“所指”。前面已說明,三要素系統中出現了直接指稱與間接指稱之分,其中直接指稱關係(圖中用單實線表示)才對應于索緒爾二要素系統中的指稱關係;3)周先生沒有明確指出在語言的哪一個層級上進行三方面特徵的考察,不同層級的考察結果是不同的,不限層級必然造成混亂。從道理上說,應該在基礎層上考察,因為基礎層決定了文字的性質。

我們先試用三要素圖考察英語和日語的“文字性質”。英語的基礎層中(圖4,“形”方內容為字母,單實線(表示直接指稱)的另一側為“音”方,所以表達方法是表音;“形”方直接指稱的內容為音素,可見語言段落是音素,由此判定英語的“文字性質”是採用字母表音的音素文字。日語,如撇開借用的漢字,那麼基礎層中“形”方內容是字母(圖6),單實線的另一方為“音”方,內容是音節,因此日語採用的是字母表音的音節文字。

在漢語的基礎層(圖5)中,“形”方的內容是象形獨體字和指事獨體字,單實線的另一方是“義方”,“形”直接指稱“義”說明表達方式是表意,內容為單音節詞/義符/詞綴(義),據此我們可以判定漢語當前採用的是“字元表意的語詞/素文字”。其中使用了“語詞/素”字樣,表示既可能是單純詞也可以是多音節的複合字和派生詞的一部分(語素)。雖然根據靜態統計,現代漢語的多音節詞(特別是雙音節詞)占總詞數的比例很高(達70%以上)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但實際上由於使用頻率高的語詞大多為單音節單純詞詞,如“的、了、是、一、不、在、有、我、是、這…”,它們是遣詞造句不可缺少的具有穩定性的基本詞彙,而新產生的多音節詞多數不是基本詞彙,這使得語言中單音節詞的出現數大體與多音節詞持平,而且預期會長期穩定在這一比例上,因此用“/”表示語詞與語素的並列更符合實際情況。

周有光先生主張漢字意音兼表以意為主,這可能是混淆了層級的緣故。形聲字雖占了漢字的多數,但它不具基礎性質:形聲字的聲旁是獨體字,如果沒有獨體字的表意就沒有聲旁的表音功能。這與表音文字的基礎層用字母直接指稱音素或音節是完全不同的。

.關於詞的定義

“詞”這個詞是西學東漸時從西方“引進”的,因此我們先得瞭解西方對詞下的定義。以英語為例,詞典對“word”一詞的解釋為:“(a) sound or combination of sounds that expresses a meaning and forms an independent unit of the grammar or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b)this represented as letters or symbols, usually with a space on either side.”(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還查了其他幾本詞典,解釋與此類似。)。按我的理解,這個解釋包括三層意思:1)以一個語音或幾個語音合起來表示一個“意思”(即“義”),即以語音指稱詞義;2)這種指稱形成了一個語法上或詞典裏的一個能自由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3)指稱意思的一個或幾個語音的組合可用兩邊加空格的字母群來代表。解釋中用辭彙“表示”說明“音”直接指稱“義”,用辭彙“代表”表示“形”不直接指稱詞義。可見上述解釋將形音義三方面的關係闡述得十分精確,明白。圖2及圖43層所繪的形音義三方的關係與此解釋完全符合。

    再看新華詞典2001年修訂版中對“詞”的解釋:“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的能自由運用的單位。”;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所編現代漢語詞典對“詞”的解釋:“語言裏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是否過分精練了一點?詞義是聽不見、看不到的,全靠詞的“音”與“形”來指稱、來表示,怎能回避不說?圖5已將漢語中詞的層次及“形聲義”三方面的特點表示得一清二楚,在此基礎上,我試擬了以下表述提供大家研究:詞是在口頭上由一個或幾個帶聲調的聲韻音節表示意思的或在書面上由一個或幾個漢字表示意思的最小可以自由運用的語言單位。如果嫌句子太長,也不妨拆開:詞是表示意思的最小可以自由運用的語言單位,在口頭上可由一個或幾個帶聲調的聲韻音節表示,在書面上由一個或幾個漢字表示。

.關於字與字母的對應問題。

彭澤潤先生提出:英語中有設有“字”?有!(彭澤潤《詞和字研究》第21頁,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又解釋說:“本來使用英語文字的人叫做”letter”,和使用漢語文字的人叫做“字”的東西是相同的單位,但是由於缺乏普通文字學的溝通,各自認為是不同的單位。說漢語的人為了強調它們的個性,強行把英語的概念翻譯成跟“字”不在了個層次的概念“字母”,似乎它是比漢語文字中“字”低一個層次的概念。”(彭澤潤,同上第27-28頁)彭先生這種說法頗為新穎,目的可能是為了強調文字的共性,但可能會引起概念和名稱的混亂。

有時用來泛指一切文字,如“中國字”“外國字”“中文”“外文”,因為作為文字都有書面記錄語言的共性,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會同意。但在不同文字之間作具體比較時則既要看其共性,也要看其個性。先看圖4,西方語言中各種詞類的“形、音、義”都集中在同一層級內,成為詞層級唯一的音形義三者的結合體。再看圖5,漢語中各種詞類分佈在字的三個層級(獨體字、合體字、字群或稱字組)中。可見他們的對應關係有點複雜,需要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

漢字與字母的指稱物件性質不同:漢字指稱“義”,而字母指稱“音”,在符號學上指稱關係十分要緊,指稱物件性質不同,難以看成相同的“單位”。漢字與word一樣是形音義的結合體,性質上屬同一類型;用幾個漢字組成複合詞與西方語言的複合字在性質上也是完全對應的(如黑板與blackboard對應,足球與football對應),因此漢字大體上對應于西方語言單詞素詞的事實不容否定。從這個角度看,“漢字”確實比“字母”高一個層級。

在書寫、印刷和電腦處理等方面漢字卻又與字母有對應關係:

在書寫方面,獨體字與字母的層次對應,它們都由筆劃組成,都在基礎層。寫“胡”字的時候如果把間距寫得太大,寫成“古 月”,別人會誤解為“古”與“月”兩個字;在寫“mean”的時侯若寫成“me an”別人同樣會誤解為mean兩個詞。

在印刷方面,字(包括獨體與合體)又與字母對應,因為在鉛字時代每個方塊字需要象西文字母那樣鑄一鉛字。正是依據這項對應關係,漢字被老外譯成了Chinese character。作為名稱的動因(motivation)通常只反映事物的某一項特性,因此不能據此西譯名認為漢字在其他方面也對應於character

在電腦處理方面,目前還處於字(包括獨體與合體)與字母對應階段,有些人名用字或古籍用字電腦中沒有,輸不去進也列印不出來。如果電腦中將獨體字與字母對應,採用我在二十年前就提出的字形描述碼(盛諫,集外字的描述碼處理法,中文資訊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第420頁,中國中文資訊學會,1987,北京)這一困難完全可以克服。

以上種種說明字與字母有著交錯複雜的對應關係,如果不是泛指,我以為“字”還是只指漢字為好,把字母稱為字,除造成名稱混亂外,實在看不出有多少學術價值,也難成為“詞式書寫”有說服力的理由。

上載日期2005 10 20

語音象徵與語言起源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